电影《飘》的专业评论
自始至终,斯佳丽似乎都是一个倔强、刁蛮甚至野蛮的女人。有时候她不区分好与坏,善与恶,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所以,斯佳丽虽然迷人,但她的一些行为是可耻的,甚至是令人厌恶的。然而,当我们把她性格的成长和变化放在内战巨变的背景下,就会发现斯佳丽的性格是随着生活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作者米歇尔将斯佳丽的个人命运融入美国的重大历史变迁中,展现了斯佳丽性格随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逻辑发展。
内战前夕,斯嘉丽是一个65,438+06岁的任性而没有经验的姑娘,生活在陶乐一片粗犷而富有诗意的垦荒地里,远离尘嚣。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庄园家庭,母亲是法国贵族血统,这就要求她恪守大家闺秀的传统。但她从小“就是喜欢和地里的小黑炭,和街坊的男孩子玩,会爬树扔石头,就像那些野孩子一样。”她的父亲是爱尔兰移民,他希望她能嫁给附近任何一个有钱的男孩。但是她敢于违抗父亲的命令,像北方佬一样为爱而结婚。她还嘲笑她父亲迂腐的政治观点。
内战爆发,不到两周,斯佳丽就从少女变成少妇。不到两个月,她就从少妇变成了寡妇。她敢于打破旧传统的枷锁,咬出寡妇的茧。她不守妇道,不肯守节,就像一个“暴躁的汉奸”。战争期间,南方联盟军节节败退。因为对阿什莉的承诺,她照顾梅勒妮,帮助她顺利生下宝宝。在瑞德的帮助下,他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们带回了因战乱而荒凉的陶乐。
此时,在经历了斯佳丽人生的转折点后,战争带来的贫困和家庭创伤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她突然发现自己被成千上万的人爱过,被抛进了一个完全陌生而残酷的世界。她突然发现贫穷是如此的狰狞和恐怖,她很无助,不知所措。不是每个人都会面临和斯嘉丽一样的困境。没有经历过贫穷的人,可能永远不会明白贫穷的真正滋味,所以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要出卖自己的身体或灵魂来逃避贫穷。当斯嘉丽在贫瘠的农田里疯狂地寻找食物,对食物如饥似渴的时候,当斯嘉丽向天哭喊着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时候,相信没有一个观众不会被她的坚强所感动。面对悲惨的境遇,她没有灰心,没有退缩,没有胆怯地接受一切,而是在沉默中爆发,毅然前行。曾经天真如孩童的斯嘉丽,已经以自己的方式成熟了。
斯佳丽的性格充满了她父亲——一个南方种植园主——的大气和粗暴。她似乎没有继承母亲的任何一点性格——典型的矜持的女人,一辈子为家庭打拼。在美国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女人缺少了这些东西,就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人,一个叛逆的人,一个不能容忍伦理道德的人。然而,斯佳丽就是这样。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默默无闻,不会像其他女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于是她没有在失去家园的那一瞬间绝望后崩溃,而是向天发誓一定会渡过难关。在失去了母亲、父亲和为他们服务的奴隶之后,她终于用自己顽强的力量爬了起来,走向了社会的上层,得到了最初的金钱和地位。但同样的,因为她在别人眼里太锋芒毕露,所以她所经历的磨难是别人无法想象的,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斯佳丽有着任何困难都不放弃的精神,任何困难都不会击倒她。哪怕除了塔拉什么都没有,只要你站在那片红土地上,你就会有力量。
作者Margelite Misir不仅仅是给了斯佳丽金子,她还写出了斯佳丽肮脏的一面。就像瑞德说的,她不择手段,有时甚至看起来像个卑鄙的流氓。她杀了人,抢了别人的老公,直到抢了...但是,我们要看到,她不是故意要耍流氓的。她从小也想像妈妈一样拖着优雅的长裙,忙着为别人服务,赢得别人的爱和尊重,做一个一流的女人。斯佳丽生于乱世。她为了自己的安全射杀了逃兵。她不杀人,别人也会杀她。她深深知道“土地是世界上唯一永恒的东西!”不抢姐姐的情人,她就失去陶乐;没有陶乐,十几个人将失去生存条件...斯佳丽经历过艰难困苦,深知金钱是生存之本。所以,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抛开自尊、骄傲、诚实、善良、良好的风度和道德等“不重要的东西”。她说:“等我有了很多钱,我会做任何好事,我会规规矩矩的。”米歇尔曾说:“如果我的小说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生存。”斯佳丽的形象强烈体现了这种存在感。她走出闺阁,亲自下海经商。她的勇气、胆量和才华无异于向上层社会扔了一颗炸弹。
斯佳丽,这个曾经被宠坏的富婆,在短短的1861-1873的时间里,经历了战争和生活的艰辛,最终成为一个能干而坚强的事业。她的作品和生活方式符合重建时期的社会需求,代表了新资本主义南方。她主导的角色,闪耀着坚韧、出众的才华和力挽狂澜的光芒。自私,卑鄙,无情,恶毒等。也是战争背景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烙在她身上的印记。
2.斯佳丽的爱
虽然斯佳丽最终在事业上成为了女强人,但她在爱情和婚姻上的命运却十分坎坷:结了三次婚却没有爱情,而在盛年,她又守寡了两次。第三任丈夫给她带来了财富和亲情,却因为不珍惜而失去了。好强的斯嘉丽直到28岁孤身一人,才知道人生的真谛。
斯佳丽的爱往往是放错了地方。她一直认为心爱的艾希礼不仅平庸,而且不爱她;在斯嘉丽14岁的时候,魏喜利从欧洲留学归来。魏喜利朦胧的灰眼睛,音乐般的嗓音,深沉的性格,对人冷漠的态度,都让她着迷。诗意的初恋往往难以忘怀,影响一生,这为斯佳丽对阿什莉的执着追求奠定了基础。她不认识阿希礼,但她不认识阿希礼,所以有一种神秘感引起好奇,就像没有锁和钥匙的门。斯佳丽“天真如火,天真如风,天真如野”。她总是坦率地向阿什利表白,并一次又一次毫无顾忌地想和他私奔。如何分析斯佳丽的感情?似乎她的内心容不下任何怀疑,也不能刻意隐藏自己内心的任何真实想法,因为这对她来说意味着巨大的痛苦。也正因为如此,自从她确信自己爱上了艾希礼,无论她周围有多么多的烦恼,无论他们相距多远,甚至他已经娶了她,她都没有想过妥协和放弃。因为在她看来,这是对自己的背叛,是她活着的理由。
因此,斯佳丽总是对瑞德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抗拒。她一直渴望成为像母亲一样的淑女,所以被魏喜利的绅士风度所吸引。如果说她对阿希礼的爱是热烈的、纯洁的、执着的,那么她对瑞德的诱惑是源于她对占有、利用和操纵的欲望,即使他们曾经在炮火和战争中约会、厮杀,即使他们其实是如此的相似:同样自私,同样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只要有利可图,可以不择手段,名声不值钱。”然而,斯佳丽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从来不知道自己真正爱的是什么。
由于斯佳丽对这段感情的长期冷漠,也由于瑞德不恰当的冷嘲热讽和谨慎懦弱,这段真爱最终因营养不良而凋零无力。是斯佳丽的盲目坚持,也是他们共同性格的缺陷导致了他们感情的破裂。斯佳丽好胜心强,争强好胜,即使在爱情中,她也有强烈的控制欲。而瑞德却无法勇敢的表白。用他自己的话说,斯佳丽的告白会成为她手中的鞭子无情地抽打他。而这其实是瑞德对自己懦弱性格的掩饰。女人需要男人的表白和承诺,哪怕是假的。而瑞德则在与郝思佳的交往中,不断强调自己的独身主义,以掩盖自己对郝思佳的真实感情。即使结婚后,我想赢得豪斯多夫的心也只是通过金钱和物欲的刺激。而这显然适得其反。所以在斯佳丽眼里,她永远也打不过他。他总是那么冷静,深不可测,她永远猜不到他在想什么。在瑞德的心里,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知道我想要什么,她却不明白?影片结尾,瑞德发自内心的感叹萦绕在人们心头:他爱斯佳丽,最了解她的优缺点。然而,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太累太无聊了。就像一个长跑运动员,在到达终点的最后一刻选择了放弃。这时,斯佳丽突然意识到,她失去的灵魂不是阿希礼,而是瑞德,她开始明白,瑞德才是她的真爱,才是她心中有一颗心的人。她在苦苦追求冥想的爱情,却不知道自己一生的真爱一直在身边。面对瑞德的离开,她想留住他,却又是那么的无助和无力。斯佳丽的悲剧在于一味追求虚幻的人,却不懂得珍惜真情。如果瑞德没有离开,《乱世佳人》就不会成为经典。
摘要
《乱世佳人》有豪华的场景,宏大而现实的战争场面,生动而强烈的人物形象,细腻而鲜明的人物心理描写,动荡的大时代背景恰到好处地衬托了女主角的成长过程。这部史诗巨作能够自始至终紧紧控制观众的情绪,并随着剧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波动。
《飘》生动地展现了美国人在逆境中拼搏、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和永远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斯佳丽,一个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弱女子,经历了爱情受挫、内乱战乱、家园重建、心爱的女儿去世、丈夫出走等一系列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她从来没有胆怯过,一次次重新获得了生活的主动权。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反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是斯嘉丽留给读者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最难忘的一句。这句话概括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态度,是她乐观自强生活的最好告白,也是她对命运的无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