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简介
李家祖祖辈辈都是医生,爷爷是“贝尔医生”。岳池一号人物李颜稳的父亲是当地的名医。当时民间医生的地位很低。李家经常被官员和士绅欺负。于是,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去读书,去考试,让他一次成功,出人头地。李时珍从小体弱多病,但性格直爽纯真,不屑学习枯燥的八股文。自14岁进士以来的9年间,他曾三次赴武昌,平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请示,表明决心:“逆水行舟,我心比石强。希望父亲志存高远,至死不畏艰难。”李月池终于在冰冷的事实面前醒悟,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并悉心教导。没几年,李时珍真的成了名医。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写于二十七年(1578)。* * *包含历代本草所含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有798种矿物质、动物和其他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新增加的。第一,每一种医学都以正名为纲,以解释名称为目的;其次,收集解决方案,分清疑点、是非,详述发生的经过;气味、适应症和副作用再次解释了身体的用途。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草纲目》的故事李时珍在行医的十年间,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医书,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本草古籍既有数量上的烦,又有名称上的杂。或一物分二三品,或二物混一品”(《明外国史传》)。尤其是很多有毒药物被认为是“长效”的,祸害无穷。于是,他决定重新编写一本草药书。从三十一岁开始酝酿此事,李时珍为了“穷搜富学”,看了很多参考书。看完家里收藏的书籍,我利用行医的机会,向家乡有钱有势的家庭借。后来进了武昌楚宫和北京太医院,书读多了,成了“书迷”。他形容自己“久嗜经典,喜嚼甘蔗”(《本草纲目》原序)。顾景行在《李时珍传》中也称赞他“读书十年,足不出户,学而无忧”。他不仅阅读了八百多种医学书籍一万多册,还阅读了许多历史、地理、文学名著和敦煌典籍,甚至还仔细研读了前代几位大诗人的全集。
他还摘抄了很多关于医学的诗词。而这些诗词也确实给了他很多真实有用的医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学上的很多谬误。比如在古代医书中,经常出现“伏羲”。它们是什么意思?有区别吗?历代药理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引用了屈原《离骚》中的两句话,即“我将与一只鸡争食”和“我将如鱼得水”,指出诗人将“我”与“我”并列,就是证明它们不是一类鸟。他根据诗中对他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述,证明“福”是家鸭,“福”是野鸭,药性不同。屈原的诗文赋成为李时珍考证毒品名实的雄辩依据。在编撰《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让李时珍头疼的是,由于药物的名称混杂,药物的形状和生长情况都非常不明。过去的草书虽经反复解释,但有些作者是从书上抄来的,而不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所以越解释越糊涂,矛盾倍增,让人无法认同。比如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说是草,像麻黄,但颜色是蓝色的,开白花。宋代马谡认为像大清,指责陶弘景根本不知道。另一个例子是一种治疗狗脊椎的药物。有人说它像杂草,有人说它像杂草,有人说它像花,这是极不一致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李时珍不得不反复写。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李时珍在父亲的启发下,认识到“读万卷书”是必要的,但更需要“走万里路”。于是,他不仅“收白”而且“访四方”进行深入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和儿子建元的陪同下,在山野间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拜访名医、学者,寻找民间验方,观察、收集药材标本。
他首先在他的家乡周琦采访。后来,他多次外出采访。除了湖广,江西江苏安徽很多地方我都去过。周俊的太和山也去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南京的佘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一首诗,“一品幽僻处,探山脚下花”,反映了他四处跋涉、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处,都虚心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他们中有草药采集者、农民、渔民、砍柴者和猎人。热心地帮他了解各种毒品。例如,芸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疾病的药物。但这是什么呢?神农本草经不清楚,注释也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的指导下,他考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其实就是油菜。这种植物,第一年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用来榨油。所以他的《本草纲目》里很明确的注释了这种药。
李时珍无论是在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尖吻蝮,即产于周琦的白蛇。该药具有治疗风痹、惊风、癣症的作用。李时珍研究了很久。但一开始,我只是从蛇头那里观察到的。知情者提醒他,这是从江南兴国府的山里抓来的,不是真的蝮蛇。那么真正的蝮蛇长什么样呢?他咨询了捕蛇者。那人告诉他,尖吻蝮的毒牙是剧毒的。被咬伤的人应立即截肢,否则会中毒而死。因其对治疗上述疾病有特效而非常有价值。国家官员强迫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抓他们,以便向皇帝进贡。周琦这么大,其实只有城北的龙凤山有真正的蝮蛇。李时珍刨根问底,想亲眼观察一下蝮蛇,就让捕蛇者带他去龙凤山。有一个山洞,四周是岩石和灌木。石南,缠绕在灌木上,随处可见。蝮蛇喜欢吃石南的叶子,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不顾危险,到处寻找。在捕蛇者的帮助下,我终于亲眼见到了蝮蛇,看到了捕蛇和制蛇的全过程。因为这种深入实际的考察,他后来在《本草纲目》中写了关于蝮蛇的论述,得心应手,简明准确。据说蝮蛇的形状是:“龙头虎口,边有黑白花,二十四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獠牙,尾有佛甲,长一两分,肠如珠”;据说尖吻蝮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人吃它的花和石南上的叶子,这样人就能找到了。”先撒一把沙子,然后平着不动,用叉子拿。如果用绳子吊着,刀破腹取肠料,就用后端洗腹,盖护创儿,用竹竿撑着,弯起来,绑起来。”同时明确了蝮蛇与其他地方蝮蛇的区别:“离地者,眼干不陷,他处者,不陷。“这种对蝮蛇各种情况的清晰描述,当然是由于细致的实地调查。李时珍对药物的认识并不满足于粗略的考察,而是一件一件地看,与实物进行比较。这就澄清了很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一个来,还挺真实的”“把所有产品都列出来反复看”。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出产的“郎梅”,被道士形容为吃了“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都把它们摘回来,向皇帝进贡。政府禁止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相信道士的故事,要自己试试,看看攻击效果如何。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冒险挑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其功效与普通桃、杏相同,能生津止渴。是变形榆树果,没有特殊攻击效果。锦鲤,或者今天的穿山甲,是过去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可以两栖,白天爬上岩石,张开它的鳞片装死,把蚂蚁引诱到甲胄里,然后合上鳞片,潜入水中,再张开甲胄让蚂蚁浮出来吞食。为了知道陶弘景的说法是否正确,李时珍亲自上山观察。在樵夫和猎人的帮助下,他抓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解剖出大约一升的蚂蚁,证明穿山甲动物是吃蚂蚁的。陶弘景是对的。但他从观察中发现,穿山甲吃蚂蚁时,是挠窝舔窝,而不是把蚂蚁引诱到甲胄里,吞到水里。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的正确一面,纠正了他的错误。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找出了许多药物的疑难问题,并于万历五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纂。全书约200万字,52卷,收录药物1892种,新药374种,载体10000多种,图片1000多幅,是我国前所未有的药理学巨著。其中纠正了许多错误,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其他相关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也有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二、李时珍的医院生涯。
1551-1556年期间,封建皇帝招募医官,命令各地选拔医术过硬的人到内廷医院工作,于是在武昌楚宫工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北京。
关于李时珍在帝国医院工作的经历,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李时珍曾经担任过帝国医院的法庭法官(正六品),也有人认为他只担任过医师(正八品)。不管他的立场如何,李时珍被推荐到朝鲜是不可否认的。泰医院的工作经历可能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他创作《本草纲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时期,李时珍在药物研究方面非常活跃,经常出入于帝国医院的药房和皇家药库,仔细比对和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也有机会欣赏王宓和皇室收藏的丰富经典。同时,他可能从朝廷获得了很多当时民间本草的资料,看到了很多平时很难看到的药物标本,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说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明代龚修编纂的另一本著名的本草书——《本草精要》。
2002年,中华文化研究会影印出版了《本草纲目》,这是明孝宗在弘治16 (1503)八月编纂的国家药典。在监太监刘的组织下,设巡抚、提举、庭长、副庭长、篡位、检察员等9个职务的编审小组,包括抄写、绘画人员在内,共有49人。经过一年半的修订,药典编纂完成。作者根据宋代唐慎微《证本草》中的旧例顺序,将药材分为65,438+00份,包括玉、草、木、果,每一份分别写为上、中、下品。全书包含65,438+0,865,438+05种药物,文字写于朱墨。正文前有多达1358幅彩色速写,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画册。同时,编者还摒弃了当时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14工匠分色写字,8名宫廷画师负责绘图。全书完成后,由明孝宗亲自作序,以《永乐大典》的格式装订成36卷,保存在楠木箱中,是明朝朝廷的正统抄本。
然而,这本书才写完两个月,明孝宗就意外“去世”,死因成了一大谜团。在原书的49位编纂者中,有12位涉嫌谋杀孝宗皇帝而被调查,所以这本明代药典《本草精要》一直被封存在皇宫图书馆。后来不知道用什么手段藏在了罗马国家图书馆1877。
李时珍大约50年前进入泰医院,不可能对过去一无所知。此时,在孝宗之后继位的明武宗已经去世,而明世宗也当了30多年皇帝,可能并不关心他的死因之谜。所以可以一窥本草,封于宫中,不张扬。所以不排除李时珍在太医院工作期间,有幸看到这本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打算编纂一部可以超越这本书的新的本草专著。但在太医院的工作环境下,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想法,实现他的愿望的。因为李时珍名气不如荣禄,在太医院工作时间不长,就辞职回家了。
三、《本草纲目》的伟大贡献
李时珍在李时珍太原医院工作前后,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开始撰写《本草纲目》。在编撰过程中,他穿着草鞋,背着药筐,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寻医问药,走遍了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佘山、茅山、太和山等名山大川。他走了几千里,听了几千人的意见,读了八百多本书。
《本草纲目》共16部,52卷,约1.9万字。书中收录了各种草药收集的1518种药物,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374种药物,占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 * *收集了11096古代药师处方和民间验方;书前附有1100多张药物形态学图片。这部巨著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它是中国直到16世纪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医药著作。
面对浩如烟海的本草宝库,如何控制和操纵它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不仅解决了药物方法和检索的问题,而且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的新观点和对生物进化发展的宝贵思想。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用了1000多年的上中下品分类,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莱、果、木、器、虫、鳞、媒、禽、兽、人,共16部。每个药品标签的专有名称是大纲,大纲的以下项目是明确的。该书还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更正、名称解释、说明、更正、治疗、气味、适应症、发明、附录、附方等。,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功能、方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尤其是“发明”主要是李时珍在药物观察、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新发现和新经验,丰富了本草知识。
根据马先生的研究,李时珍在植物学上所创立的人工分类法,是将实用性和形态相似的植物划分为各种类型,并按层次逐级分类的一种科学方法。李时珍根据植物不同的经济用途、姿态、习性和内含物,对1000多种植物进行了分类。先分为五部分(即草、目、菜、果、粮为类),再分为30类(如草9、木6、菜果7、目粮5),再分为几种。他不仅提出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还统一了许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总之,李时珍用提纲挈领的方法,对历代本草的各种药物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和整理,使这部近200万字的本草巨著体例严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准备充分,真正做到了“广而不繁,细节重要”。
《本草纲目》虽是一部药理学专著,但也记载了许多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原书第三卷、第四卷为“百病指示药”,有113种适应症。其中《外感内伤》第三册包括专治伤寒、咳喘的药物,第四册主要为五官、外科、妇科、儿科。原书中明确记载,能治瘟疫的药物有20多种:升麻、艾叶、腊血、煅铅、阳起石、火药、板蓝根、麻黄、威灵仙、葎草、大麻、豆豉、西葫芦、竹笋、梨、松树、猪苓、竹子、石岩、犀牛、桃蛀虫。
此外,《本草纲目》收录各类方剂11096,涉及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为老方,其余为新方。治疗范围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使用的剂型有丸剂、散剂、膏剂、丸剂。很多药方是科学的,简单便宜,非常实用。例如,治疗咳嗽的处方出现在各种药物处方中,例如:
急性肺哮:马兜铃二两(去壳盖好),酥半两(放入碗中用文火炒),甘草一两(焙干)为末。每份一美元,一杯水,六分煎,温啜或煨。
哮喘痰咳:张雅粉:银杏叶五片,麻黄二半,甘草二两(炒)钱。水一分半钟,炒八分钟,躺着吃。金陵另一家店治哮喘,银杏,哮喘汤,吃的人没效果,人就是从这开始的。处方:用白果(炒)、麻黄三钱、紫苏、款冬花、法半夏、桑白皮(蜜炙)、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甘草。水三分钟,炒两分钟,随时分两份。不需要生姜。
肺热痰咳,胸膈塞:分别用瓜蒌、半夏(七次汤浸,焙干)各一两。姜汁面糊药丸有五子那么大。每次吃五十粒,吃完喝姜汤。
因此,《本草纲目》在临床治疗上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4.流传着最著名的金陵版和其他版本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于1578年问世,历经三次修订最终定稿。为了尽快出版和镌刻此书,李时珍于1580年和1590年两次前往太仓和南靖,请同时代作家、前刑部尚书王时珍作序,后由金陵出版商胡呈龙答应镌刻。从1590(明万历十八年)到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用了四年时间。在原著即将出版的时候,李时珍去世了,没能见证他的苦心。三年后,1596年,《本草纲目》在南京完整出版,史称金陵版。目前这一版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瑰宝,世界上已经不多了。根据日本著名医学史文献学者真柳成教授的研究,该书在世界各地的收藏情况如下(括号内为目录所列):
1)日本内阁图书馆和国立官立图书馆(42号函第8号)
所有的书。给井口的直树。内阁图书馆的这本金陵版是大阪东方出版社1992影印出版的。
2)日本和国会国家图书馆(205-5)
所有的书。是田中田泽忠恕的旧藏,后来赠送给美国国会图书馆。
3)日本和东方图书馆(11-3-A-c-23)
虽然是全本,但有一部分是笔记的补充,是岩崎的旧集。
4)日本和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有菅野藏书(Kano 8?21595?36)
所有的书。中国学者菅野亨次的旧图书馆。
5)美国国会和国家图书馆(g 141.76/l 61.4)[16]
所有的书。旧日文书籍。
6)中国,中国医药研究院图书馆(0953/ son 21-1578)
所有的书都丢了,这意味着要考虑补充方善的旧书。
7)中国和上海图书馆图书(珍本图书480471-90)
所有的书。1993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出版。据其馆藏介绍,这本书是解放前上海科技图书馆收藏的。更早的书印得很模糊,只知道“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书籍印刷。
8)日本和京都府立植物园大森纪念图书馆(38册)
共六卷,包括19 ~ 21卷和47 ~ 49卷。这是植物学家白井广太郎的旧图书馆。
9)日本和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星宇书店(贵593)
只剩下19 ~ 28 * * * 10卷了。江户草药医生小野兰山和幕尾研究员伊泽兰宣的旧书。
10)日本和宫城县的伊达图书馆(30196伊拉克?BR & gt只剩下36 ~ 38 * * * 3卷了。经玛纳斯阳安医院、奥田庆安、幕末、洪倩、药迷、色江初斋、伊达家考证,现已收藏流传至今。
除了上述著名的金陵版,《本草纲目》还有江西版、湖北版、杭州版、本理堂版等版本,在国内再版60多次,同时出现了一些删节版。
《本草纲目》不仅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和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了日本,然后传到了欧美国家。已被翻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罗斯、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遍布五大洲。早在1951,李时珍就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像矗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它不仅对中医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的伟大经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得益于《本草纲目》,称其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部关于天然药物学的巨著,一部是世纪初的《本草纲目》(1505),另一部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1595),两部都很伟大。
在行医中,李时珍既珍惜前人经验,又注重个人实践,医术不断提高。很快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周琦。当时,人的第三个孙子朱,专门邀请他到给儿子治病。这个孩子爱吃鼻烟、生米和泥土。根据以上症状,李时珍诊断为蠕虫病,于是用杀虫药物治好了这种怪病。
不久,在武昌做诸侯的楚王邀请李时珍当大夫。有一天,楚王的儿子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李时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后,大胆应用呕吐攻药,将太子从死亡边缘挽救回来。于是,李时珍被召去担任楚宫的“官殿”(掌管礼乐仪式的官职),掌管宫中的“良医处”。期间治好了很多病,楚王想重赏,李时珍拒绝了。由此可见,李时珍是一个不在乎权位名利,只求解除病人痛苦的医德高尚的医生。
动词 (verb的缩写)纪念李时珍
李时珍卒于1593年,享年75岁。李时珍死后,他的遗体被埋葬在周琦东部。直到今天,周琦地区的中医每年清明节都会去墓地祭拜,许多人还经常从坟墓里拿出草来消灾祛病。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1954年,其墓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蕲春县人民政府对陵园进行了整修。碑前青石上镌刻着著名画家蒋为李时珍画像,墓前立有石碑,上有中国科学院原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字。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时珍墓,作为墓地初具规模。1980年,全国文物保护机构李时珍纪念馆在陵园正式成立,并于1982年再次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目前存有大量与李时珍相关的资料和作品,是国内知名机构。
李时珍一生著述甚丰,著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湖上脉学》、《五脏图论》等十部著作。全世界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电影:
故事片(黑白)。1956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李岳池、李时珍,湖北周琦人,明代名医。李时珍责怪太公面对评论包草书的谬误。楚王得了怪病,遍访天下名医,也无济于事。他被李时珍治好了。李时珍不求名利,欲重修本草,被安置在太医院,但修书被皇帝否决。于是,他辞职回到家乡,依然写书。与此同时,他虽然受到包的嘲笑和戏弄,却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为了考察药物,李时珍带着徒弟庞宪,走遍了千山万水,详细收集资料。后来遇到了韦郎中,三人同心同德,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详细描述了各种草药。有一次,录好的笔记被邪恶的道士抢走烧掉,劳伟为了救笔记掉下悬崖。李时珍为此沮丧不已,从未气馁,继续写书。老朋友田恒帮他刻《本草纲目》。李时珍苦干三十年,到了写这本书的年纪。此时太公鲍想做所有的刻字,被李时珍拒绝了。田横因为刻了这本书而入狱。《本草纲目》共出版五十二卷,李时珍死后才在民间流传。编剧:张惠健导演:沈富摄影:罗美术:胡作曲:送明为演员;剧中的男主角赵时珍淑岳池钟田恒申茂谦阆中韩淘宝乡绅修文淑时珍的妻子康泰庞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