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灰画的产地

扑灰画的产地:山东省东南部的高密市。

一、扑灰画的概述

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

高密扑灰年画多采用全开纸作画,从构图上看,采取宁简勿繁的手法,除了花卉条屏、人物画注意突出人物形象的高大丰满外,少用背景甚至省略背景,让人物占满画面空间,形成二度空间透视的平面构图。

二、扑灰画的起源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始创者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的一户王姓人家。清乾隆年间,公婆庙村王氏开始收徒授艺,先收公婆庙村张氏的4个儿子为徒。

乾隆末年,高密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的一些人先后来到公婆庙拜张氏兄弟为师学艺,他们艺满归里,也开办作坊并授徒。嘉庆年间,高密扑灰年画开始使用画印结合的新技术。

扑灰画的文化特点

一、制作特点

扑灰年画的制作特点使其无法脱离传统的手工扑拓、绘制技艺,由此造成制作周期长、工艺讲究、产量有限的特点,这样扑灰年画便无法与制版印刷的新年画技术竞争市场,时至今日,扑灰年画技艺在高密地区的传承已是后继无人。

作为一个独特的年画品种,反映了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保存了中国民间绘画的传统技能,有必要对之进行抢救和挖掘。

二、绘画特点

“老抹画”继承传统画法,仍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典雅,虽受新画派冲击,决心不改初衷,自编歌谣表态明志:“墨屏墨屏,案头清供。婆娘不喜,老头奉承。货卖识主,各有前程。

三、艺术风格

扑灰年画造型拙朴简练,用笔潇洒自如。其画风典雅、淡写飘逸、浓笔浮沉。其画法以色代墨、艳彩浓色、细腻处丝丝诱人、狂发时涂色如泼。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