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怎么死的?揭秘范增与项羽决裂的原因

项羽的亚父范增怎么死的?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范增怎么死的

范增为何辞官?据太史公说: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佯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这是说,项羽中了陈平的反反间计。如果事情真这么容易,项羽如此容易上当,那就真是小看了项羽这位少年英雄。事情并不是更换一桌酒食那么简单。如果项羽真的认为范增与刘邦有勾结,照项羽的脾气是要杀人的。项羽没杀,甚至连斥责之声都未发,欣然允之辞职,显然另有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于弑义帝有严重分歧。

楚怀王是范增倡立的,怀王是楚人的旗帜。正是因为有了楚怀王,楚人才团结一致取得了反秦斗争的胜利。刚取得胜利,你项羽就把他杀了,于情、于理、于义都说不过去。东坡老先生对此有一番见地,他说: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苏轼《范增论》)

苏东坡认为范增力争过而项羽不听,非但不听,项羽还对范增的唠叨由厌恶而生反感,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因此,他们的分岐是从杀义帝开始的。

义帝是什么时候被杀的?是在公元前206年4月许,戏下和会刚结束。范增是在什么时候被逐的?是在公元前204年4月许。由此看来,杀义帝后范增还与项羽***事了两年。虽然范增有埋怨,但还不是原则性的分歧,双方都还能容忍。

是什么时候、什么事件使范老不能容忍了呢?是荥阳之战时。这两年之中发生了些什么事,使亚父大怒而去呢?因此,我们得回到当时的场景中去。

第二个原因是主张不同。

项羽杀义帝,授刘邦集五国之兵讨伐项羽的口实。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占领彭城后,范增的埋怨得到了证实而更振振有词,项羽也理屈词穷备受责难。但这时还只限于埋怨和指责,项羽虽然不快,却也难龃龉,在长辈面前他是受了一顿闷气的。

由此我们可推知,项羽对刘邦如此强烈的反弹是缺乏心理准备的。他生闷气的同时,说不定这时项羽内心在责怪范增,不该挑拨他和刘邦的关系,戏下和会失策了,否则不会有这埸不知尽期的战争。他可能后悔戏下和会时不该听范增的调遣,不应把刘邦逼到铤而走险的地步,让他当关中王不就得了?但这只是暗中责怪。此时虽然双方互有责怪,但大敌当前,他们还只能一致对外,矛盾没有进一步发展。

但项羽彭城之战大胜后,形势陡变,项羽扬眉吐气了!从受气到吐气,是重大的心理变化。这心理变化必导致项羽对范增态度的变化,这态度的变化就是不以亚父之言为然了。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的,就是不以范增之言为然。初次交战即大胜之后的项羽,陶醉于胜利,怡然而自得,昂然更自负,更不以亚父之言为言,从此不听。

范增是个执着而倔犟的老人,他对项羽忠心不二,不容质疑。彭城之战后,项羽本该一鼓作气追击刘邦,但他只追到下邑就止步了。他以掳得太公和吕雉为满足,以为据此可挟持刘邦。范增愈催进攻,项羽愈不听。因此,项羽整整一年没对刘邦进攻。从彭城之战算起,楚汉战争实际上才两年另八个月,这一年多的时间是很可贵的。

这一年中,刘邦可闲着,他的势力急剧膨胀,他平雍国,定魏国,灭赵国,收九江王,遣韩信远征燕、齐,大半个中国己在他控制之下。从后来的历史看,刘邦志在天下,他要按照他的意志重建天下,这时胜负之数己基本确定了。项羽无所事事,这说明他根本没有取天下的雄心。既然无心,也就不可能得天下了。

一年之后,项羽这时才醒过来,于是公元前204年4月发大兵围攻荥阳,这时距彭城之战刚好一年。于是迎来了楚汉战争的第二大战役。

项羽围荥阳时,首先断了刘邦的粮道,使荥阳变成一座孤城。从4-5月份,项羽围攻了一个月。城中无粮,刘邦请和,甚至愿意投降。两战两捷,项羽大喜。汉王投降,项羽当然愿受降。但刘邦的条件很硬,他的条件是承认既定事实,割荥阳以西归汉,荥阳以东归楚。于是双方互派使者谈判。范增见项羽有和意,力主急攻荥阳,范增一直在鼓捣项羽灭刘邦。范增主战,项羽想和,政见的严重分岐,这是他们分道扬镳的真正原因。楚使来荥阳谈判,陈平趁机使用反间计,除掉了范增。

谋士范增怎么死的?可以说是被项羽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