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太后都自称“哀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如今,无论影视还是戏曲,随便蹦出来一个不管是皇后还是皇太后的奇女子,秉持着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你的原则,张口闭口就是哀家如何。其实,“哀家”这个词是近代才发明创造出来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任何一条河沟里的皇后或皇太后曾自称为哀家,所以哀家这个词也仅仅是戏曲影视中的一种称呼。

“哀家”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后期的小说中,一开始是公主自称哀家,即公主死了驸马后对自己的一种称呼。

西汉时期成书的《礼记杂记上》有记: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

古人在父母去世时自称哀子,写小说的人就根据哀子一词创造出来了哀家,这一称谓也就在后来的戏曲当中被借用了过来。受戏曲影响,起初的影视剧中并非所有太后和皇后都自称哀家,只有死了丈夫后才如此称呼。一是对先皇的缅怀,二是说明自身的处境,自称可怜之人,无夫可哀。

然而,宫斗剧和穿越剧的大火让后来的古装剧彻底放飞了自我,管她丈夫是生是死,皇后和皇太后张口闭口都成了哀家哀家。既然历史上皇后和太后不称哀家,那如何自称呢?反正不是“俺”。如何称呼其实还要视情况而定,历史上有一些皇太后,虽然已经到了广场上蹦迪的年纪,却由于种种原因依然不能在后宫享清福,还要临朝听政,这样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一般和皇帝一样,自称为朕。

如西汉孝元王皇后、东汉熹邓皇后、北魏冯太后、唐武则天都是一代“女朕”。当然,大多数的皇太后、太皇太后是用不着临朝听政的,拥有广场舞自由的她们自称“予”。老佛爷慈禧很霸道,算是极为强势的皇太后,然而她也只是垂帘听政并没有走到台前,所以也只能自称为“予”。影视剧毕竟只是逢场作戏缺乏历史严谨性,但图一乐较真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