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 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马丁·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的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利用大学的图书馆潜心研读《圣经》,从《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已经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立志要通过改革,实现民族复兴。 首先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石和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并解释了“因信称义”的内容,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他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的信仰,信仰得救,《圣经》为人们信仰的惟一权威和依据,—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信仰上帝,与上帝直接交往才是正道。这同天主教的传统说法,即主张只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必须靠繁缛的宗教仪式才能使灵魂进天堂是根本相反的,这种论点对教皇和天主教会是一个沉重打击。然后马丁·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使人们了解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概念。在此基础上,从教义和教会组织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了理解马丁·路德思想与教会说教的不同,这就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