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总结

学会提问是一门学问,如何通过提问,迅速找到核心问题所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本周读了尼尔·布朗的《学会提问》,这本被誉为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值得我们研读。

一、思维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两种思维模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 :这是一种被动式的思维,就好比海绵,在 不断的吸收 东西,例如在阅读时,拥有海绵式思维的人会逐字逐句的细读,竭尽所能的记住阅读的材料。

淘金式思维 :而淘金式思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模式,淘金式思维重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的 互动 。他会要求读者问自己一些列既定的问题旨在找出最佳的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

判断性的提问是检索信息和搜索答案的最好方法。

批判性思维根据理查德·保罗教授又划分为弱势批判思维和强势批判思维。

弱势批判思维 :是指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观点和立场。

强势批判思维 :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更注重追求真理。有强势批判思维的人遇到强有力的分析推理能引导你进入全新方向时,有勇气当机立断地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塑造出最强的自己,倾力拥抱这个修正后的世界。

二、论题、结论、理由

当我们在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忘了我在讨论什么,那这就是论题。论题是指引发讨论的问题或争议,论题分为两种类型。

描述性论题 :是什么的问题。指有关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 :该不该的问题。指有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结论:所谓结论,即作者或演说中希望你能够接收到的信息。

写作前我们先将论题范围尽量缩小,并且 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

理由

一个人有没有头脑,主要的标志就是要看她能否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他的看法,尤其当这些看法存在争议没有定论时更是这样。所以,要记住,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三、推理过程中的谬误

即推理过程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才采纳其结论

人身攻击谬误 :对进行论证的人的品格或兴趣如何做出的评判。

滑坡谬误 :如果某件事情发生,那与之相关(即使没有因果关系)的很多事情也会发生。

苛求完美谬误 :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没有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就不该采用。

偷换概念谬误 :利用词语的歧义,瞒天过海。

诉诸公众谬误 :主观假设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相信同一件事物,这件事就是对的。

诉诸假权威谬误 :引用某权威的一句话来证明结论,但权威对这一轮提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诉诸感情谬误 :使用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言语来分散读者和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

稻草人谬误 :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他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不存在。

两难困境谬误 :故意制造逻辑上的两难境地,不管现实的可能性。

乱扣帽子(贴标签)谬误 :发明一个名词来概括,就合情合理的解释了这个事件。如:愤青、抑郁症、神经病、屌丝

光环效应谬误 :通过积极的词汇,促使听众将论证与积极的情感产生联想,降低心理防御,增加接受结论的可能。

转移话题谬误 :偷梁换柱,转移对话焦点。

循环论证谬误 :把论点转换表述方式,作为论证理由再次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