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条战线“进攻”俄罗斯,普京能打赢这次“反围剿”吗?

近段时间,美俄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国际最大的热点新闻,而一切都要从两国总统的一次通话说起。

据央视报道,拜登于4月13日与普京进行了其在上任后的首次通话。两人就俄美关系,以及乌克兰、阿富汗、伊朗核协议、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同意在诸多问题上达成“协作关系”。

俄美两国虽然在各自的官方通稿中对于通话中部分细节做了不一样的解读,但是就两国领导人顺利通话一事本身而言,就已经足够让外界对俄美关系的改善充满期待。

可就在两天后,外界的这一期待就破灭了:美国动手了。

挥舞制裁“大棒”

4月15日,美国打响第一枪,突然宣布因俄罗斯“有害于外国的行为”,对俄罗斯发起一系列的制裁行动,其中包括32个“企图干涉美国2020年大选”的实体和个人;6家“涉嫌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俄罗斯 科技 公司;还与欧盟、英国、澳大利亚进行合作,制裁8个与克里米亚相关的实体和个人。

对此,俄方在次日宣布了反制措施:对8名美国政府官员进行制裁,禁止他们入境俄罗斯。

(俄罗斯外交部大楼)

驱逐外交官

除了上述的制裁外,美国还在15日宣布驱逐10名俄罗斯驻华盛顿的外交官。对此,本着外交对等的原则,俄罗斯外交部随即在16日宣布,驱逐10名美国驻俄外交官。

美俄互相驱逐外交官,也让一些跟在美国背后的“反俄小国”看到了机会:制裁的大棒挥舞不动,但是驱逐几个办公室人员还是做得到的嘛!

4月16日,波兰政府宣布,将三名俄罗斯外交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他们离开波兰,理由是他们三人从事“危害波兰国家安全”的活动。

4月18日,捷克以俄方人员涉嫌参与2014年捷克军火库爆炸案为由,宣布将驱逐18名俄罗斯驻捷克大使馆人员,要求他们在48小时内离境。

对于这些国家的“隔靴搔痒”之举,俄罗斯也没客气:俄外交部同样驱逐了波兰的3名、乌克兰的1名外交官。对于捷克,俄罗斯则是驱逐了20名外交官,并要求他们24小时之内离开。

对此,捷克方面19日表示,驻俄使馆仅剩5名外交人员,不明白为何俄方驱逐的人员要比捷克驱逐的多两名。他们认为,俄方的举动不符合外交对等原则。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称,捷克制裁俄罗斯的理由十分荒谬,捷克政府努力取悦美国,甚至超越了其大洋彼岸的主子。

东乌依旧火药味十足

除了发起没有硝烟的“外交战”,美国还在东乌顿巴斯地区继续煽风点火,意图在俄乌边境燃起真正的硝烟,给俄罗斯更大的压力。

如果说“外交攻势”中最为卖力的是捷克,那么“边境攻势”中最为卖力的就是乌克兰了。目前东乌剑拔弩张的局势,可以说完全是乌克兰政府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手造成的:

乌克兰政府率先无视《明斯克协议》,在2月底向东乌亲俄武装势力开火,并向顿巴斯前线部署了8个旅,各种重武器、装甲车以及无人机都被投入了使用。

乌克兰政府还宣布所谓“克里米亚回归”计划,并在克里米亚附近地区举行了多次军事演习;

北约的侦察机几乎每天都会在东乌上空巡航,北约的航母也已经开进黑海,与乌克兰多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此外,大批北约军事顾问也抵达了前线。

面对来势汹汹的乌克兰和北约,以军事力量强大著称的俄罗斯怎么可能示弱?4月初起,大批俄军从各个战区被调往前线,据美媒估计,目前已经至少有10万俄军被部署在俄乌边境,随时准备战斗。

炒作纳瓦利内事件

除了外部给压力,拜登政府也从俄罗斯内政下手,企图在俄罗斯国内发动类似于“颜色革命”的活动,从内部削弱、甚至瓦解俄罗斯。纳瓦利内就是最好的例子。

纳瓦利内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反对派分子,曾因欺诈和洗钱等罪名被判刑,缓刑期至2020年12月月底。今年3月,俄罗斯法院以其多次违反缓刑规定为由判处其3年半监禁。

这个被西方国家多次用来干涉、攻击俄罗斯内政的话题,遭到了俄方的怒斥。俄外交部表示,一些西方国家及媒体大肆炒作纳瓦利内一事,就是为了破坏俄罗斯目前稳定的政治局势。

美俄总统何时会面?

目前来看,美国对俄罗斯发起的多线攻势,俄罗斯都稳稳地顶住了。但大部分外界认为,想要进一步解决美俄之间目前的问题,拜登和普京必须要见上一面。

在4月13日那场拜登与普京中的通话中,拜登曾提议未来与普京在第三国举行会谈,但当时俄方对此没有做出回应。

不知道,在经历了这样不平静的一周后,普京会怎样看待拜登的这个提议呢?有一条新闻或许可以让人们管中窥豹,看到普京现在的态度:拜登将于4月22日至23日通过视频形式举办领导人气候峰会,已邀请包括中俄在内40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

4月19日,克里姆林宫宣布,普京接受了邀请,但并不打算与拜登进行双边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