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

缄默症是指患者没有任何言语活动,任人询问但始终一言不发,部分患者可用书写、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意思。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也并无障碍。但是,选择性缄默症并非故意不说话。\x0d\据《广州日报》了解到,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焦虑障,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终生患病率为7%~8%,患者在某些场合或者面对某些人时无法讲出话来,给人很害羞或者很没礼貌的印象。紧张时,他们还可能出现笨拙、僵硬的身体动作,而且面无表情,特别是不爱笑。很多时候患者不是故意不说话,而是很希望说却说不出来,一些孩子表示自己的声带好像“僵住了”。\x0d\为何会患选择性缄默症,孩子患选择性缄默症通常会有以下几点原因:\x0d\1、患儿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x0d\2、患儿的父母常有人格异常和精神障碍;\x0d\3、患儿发育成熟延迟,虽已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x0d\4、或是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突变等,其中环境改变适应不良往往是诱发选择性缄默的主因。\x0d\如何应对选择性缄默症\x0d\这种病症起病时间通常在3岁~5岁期间,尤其是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家长需要特别留意。首先,如果孩子在外面表现得特别沉默,家长不要用“快叫人”“这孩子不懂事”等带指责性的语言,逼迫孩子开口;其次,家长应正确、耐心地引导、鼓励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同时,在孩子表现出交往动作后,家长要适时鼓励;另外,对于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需要个体、家庭及整个环境参与治疗,在环境改变时,家长应重视孩子在语言上的变化。而病情严重的患儿,家长则需要及时带患儿去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且在平时照顾的过程中也要采取合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