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灵骑士》中的契约内容是什么?
相当于卖身契吧,不过出卖的不是肉身是灵魂,恶魔日后可以召唤签约者的灵魂为己用,看了片子应该多少都能理解一点 根据马弗同名漫画改编的影片《恶灵骑士》(Ghost Rider)自二月份在北美地区上映以来,一扫连续六周北美票房的颓势,以4450万美元创下今年以来首映周末北美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国内6月3号上映后票房收入相当可观,两天时间斩获681万元。[1]影片讲述年轻的摩托车特技演员约翰尼·布雷兹,因为父亲病重而接受魔王梅菲斯特诱惑与之交易,以治愈他父亲为条件出卖灵魂的故事。约翰尼父亲几天后还是在表演中丧命。当他与女友偶遇旧情复燃时,梅菲斯特再次出现,想利用布雷泽铲除一直不愿臣服于他、并试图建立另一个地狱王国的小儿子黑心魔。为此每到夜晚,布雷泽就变身为燃烧着地狱之火、驾驶灵魂战车四处追捕恶魔的骑士。在看墓人斯莱德和罗珊娜的帮助下,他学会控制附着体内的恐怖魔力,并以此来拯救别人和自己的灵魂。
影片两条线索(布雷泽与罗珊娜的爱情、布雷泽与梅菲斯特的交易)相互交织又各自为政,“下降—上升—回归”的叙事结构与《圣经》“乐园—犯罪—受难—忏悔—得救”的“U”型结构异曲同工,原型隐喻可见一斑。所谓原型即“文学中极为经常的复现的一种象征,通常是一种意象,足以被看成是人们的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个因素。”[2]原型类别以圣经神话为核心,“神话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又赋予神谕以叙事的原型。”[3]弗莱认为,从圣经神话出发,存在“神启世界”、“魔怪世界”、“雅各之梯”等几种基本原型,表现基督从受难到拯救的过程,同时隐喻原罪者的救赎过程。影片中它们分别与“伊甸乐园”、“魔怪世界”和“救赎之路”相对照,其他原型意象蕴含在这个大框架下,***同揭示魔怪世界黑暗、人类罪孽深重、救赎是原罪唯一途径这一主题。
一、天国失落与魔怪世界
《创世纪》记载,起初神创造天地万物,又照自己的形象造人,而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院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树从地里长出来…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这就是亚当夏娃生活的乐土—伊甸园(Eden)。夏娃受蛇引诱,偷吃智慧果,亚当随即被逐出乐园。影片开始即为观众营造了一幅这样的景象:广袤的荒原沐浴在余辉中,镜头近处几株蓝花随风摇弋,在一棵大树下,年轻的布雷泽与爱人罗珊娜发誓要远走高飞,此时他们生活在乐园;布雷泽因为父亲去世没有履行诺言,人间乐土也就此丧失。这里,充当引诱者角色的是梅菲斯特;布雷泽、罗珊娜与亚当、夏娃对位;基督以“精神父亲”面目出现,用他的“死”隐喻布雷泽与罗珊娜失去精神依托,即远离上帝。正是罗珊娜怂恿布雷泽离开父亲,后者出卖灵魂给死神,使他失去生命神力,只能离开乐园。
乐园缺失、人的意愿被否定,影片色彩逐渐暗淡呈现出许多魔怪意象。墓地、荒原、废旧的车站、破败的城镇等一些冷色调景象凸显出这个世界的黑暗。与上帝相对,梅菲斯特被称为“这世界的神”(林后4:4),是这个世界体系的统治者。它善于抓住人心中弱点趁虚而入驱使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当然,梅菲斯特不仅没有拯救父亲,反而充当了杀人的刽子手,为确保布雷泽替他效力它如影随形,布雷泽稍有反抗,便小施魔法逼其就范;消灭异己后,它的气急败坏显示出内心的空虚与胆怯,寄希望寻找新的替罪羔羊。正如《圣经》所言,魔鬼以诱惑试探人的欲望,让人远离上帝走向堕落。即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具备有效的力量反抗魔鬼的控制,也只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留给自己的只有心痛。作为与父亲梅菲斯特对立的独裁领袖,黑心魔王是鬼魔象征。希腊文Diabolos指魔鬼,是“控制者”或“诽谤者”的意思。Daimonion或Dainion意思是“鬼”或“鬼魔”。“魔鬼”只有一个,那就是梅菲斯特;而堕落的天使“鬼魔”却有很多。没有肉身的黑心魔王等本是梅菲斯特的差役,要借着“天空属灵的恶魔”(弗6:10-12)施展各种诡计,为它效力。[4]同布雷泽誓死拯救父亲不同,影片中他与“父亲”反目,为争权甘做“弑父者”,这一对比表现出黑心魔王野心与其“父亲”的残暴无德;也隐喻地狱或冥界秩序混乱、黑暗不堪,暗指梅菲斯特已是众叛亲离,它的衰亡是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立约意象反复出现,表现为与上帝(信仰神以摆脱苦难、拯救灵魂)以及与魔鬼立约(将自己灵魂给魔鬼,满足自己需求)。影片中即布雷泽与梅菲斯特签署契约,出卖灵魂,换取父亲的健康;与罗珊娜相约在树下相见远走高飞以及久别重逢相约在酒吧见面。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后两次约定布雷泽都没能兑现,僭约又皆因梅菲斯特的出现。影片中布雷泽驾驶摩托到十字路口处,梅菲斯特突然出现攫取他的灵魂,让他忘掉家人、爱情为自己效力,此时罗珊娜却冒雨在树下等候。影片此处隐喻处于人生路口的布雷泽去善向恶,被迫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反抗控制进行救赎就成为题中之义。
二、雅各之梯与自我救赎
布雷则通过自我救赎登上“雅各之梯”。“雅各之梯”是圣经中一个重要意象。《创世纪》第28章记载,雅各在路斯夜宿时,“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上面上去下来。”弗莱用“雅各之梯”做为核心意象,隐喻“从下而上的救赎之路”[5]。为了突出运动的动态特征,弗莱引入“密托斯”这一概念表现循环运动的节奏,影片中布雷泽的救赎运动在于原罪。上文提到,人类始祖亚当夏娃违抗神的命令,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人类与神隔绝,罪恶渗透人心,影响了全人类。作为个体的布雷泽无法逃避与生俱来的罪恶感。布雷泽应当认罪并虔诚的信仰基督,借基督脱离罪,摆脱深埋于集体无意识的罪孽,他却被迫向魔鬼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这样他犯下第二宗罪。
但是,“恶灵骑士”有别于超人、神奇四侠等光明使者,他更偏向于蝙蝠侠之类的黑暗英雄,他背负的诅咒和可怕造型则让他具有反传统的游侠气质。因此,他的救赎也就与别人有所不同,更侧重由内而外的拯救,毁灭别人的火焰同样燃烧自己。这里的火既是“审判地上罪人”(创9:24-25)的毁灭之火,又是“炼净他的子民”(赛48:10)的净化之火。布雷泽用这种救赎力量毁灭魔怪世界和那些暴徒、罪犯、鬼魔等满是罪恶的灵魂,同时洗净自己达到灵魂的净化,完成救赎。比如,与格拉斯、阿比库等属灵鬼魔的斗争。土、风是自然界的有机整体,土象征现实的土地,风代表流动的空气。二者构成现实界,是通往天国的基础,也是“雅各之梯”的最底层。布雷泽战胜依附风、土元素的鬼魔,意味着他与现实黑暗决裂;与附身于水的堕落鬼魔的斗争。水象征了“得洁净离开罪”(赛1:16)布雷泽到达圣樊戈前用火炼净水魔,“在水礼中得到洁净”(徒8:36)隐喻灵魂受洗进一步挣脱罪恶;与黑心魔王在圣樊戈镇的决战。黑心魔是恶的象征,作为鬼魔领袖,他阻止人类向善,受洗的布雷泽在罪恶之城消灭他,展示了作为恶灵骑士、作为人、作为救赎者的力量,在拯救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梅菲斯特,布雷泽一直没有放弃反抗他的诅咒与控制,并试图通过特技表演超越自己,寻找能挽回自己错误的庇佑,使自己有第二次机会,抵消所犯错误得以重生。布雷泽粉碎梅菲斯特另寻他人的企图,誓与他周旋到底,表明梅菲斯特在精神上已经被布雷泽打败,布雷泽已经由救自己上升到度他人乃至为他人而牺牲自己。这种基督似的大无畏、自我牺牲和博爱精神始终贯穿《圣经》,正是救赎者必经之路的精髓所在。
三、先知原型与乐园回归
布雷泽自我救赎也离不开他人帮助,尤其是可以看作救赎“先知”的罗珊娜与看墓人斯莱德。“先知”一词在希伯来文中的意思是“出口”,先知不断的将神启示给他们的信息传出来,拯救民众。耶稣是神在人间的先知,为耶稣施洗的约翰是他的先知。神告诉犹豫不决的摩西,“亚伦要替你对百姓说话…他要以你当作神”,如此亚伦就是摩西的先知了。(出4:16)西方文化传统中,先知意象被不断的重复,逐渐形成原型。但丁《神曲》中虚构贝阿特里采、维吉尔做为指路人和导师,指引迷途者经过炼狱、境界直抵天堂;约翰·班扬《天路历程》福音使者做为“我”前行的路标,帮助这位清教徒早登极乐;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设置布鲁姆这一角色,担当斯蒂芬精神父亲。“先知”在人生旅途中的作用可想而知。影片中,看墓人斯莱德和罗珊娜做为先知的化身,对于救赎布雷泽意义非凡。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影片序幕中“来自小镇圣樊戈的恶灵骑士”就是后来的看墓人。[6]他知道恶灵协议异常邪恶,便将它藏在墓地,日夜看护。做为故事的行动元,他破解了恶灵骑士的传说、圣樊戈的故事、黑心魔及其帮凶的来龙去脉等疑团,促使剧情进一步发展。影片中,他为布雷泽疗伤,告诉他传说始末,提醒布雷泽珍视灵魂独立,教他如何战胜心魔不受操控;他信任的把亡灵书交给布雷泽,护送他到圣樊戈镇,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可以说,做为一个成功的自我救赎者,他为布雷泽做出了表率,帮助他完成救赎,是当之无愧的“精神导师”。女性先知罗珊娜较为复杂。自从孕育、维持生命的圣杯观念被统治、破坏生命的利剑力量取代,女性成为诱惑、罪恶和堕落的象征。如前所述,夏娃被认为是引诱者、罪的肇始。罗珊娜因为希望布雷泽离开父亲一度被视为“夏娃”。事实上,罗珊娜还同时对应圣母玛丽亚、以斯帖等女性先知,站在善的一边唤醒布雷泽良知,将他引向光明。分离没有隔断二者精神上的沟通,布雷泽潜意识地感觉到罗珊娜作为精神支柱与保护神庇佑他平安;罗珊娜再次出现,是一个好兆头标志着布雷泽第二次机会和生命。罗珊娜用真爱去感化布雷泽高傲、燃烧的心,帮助他走出魔咒束缚,最后不顾一切与他走到一起。从这种理解出发,罗珊娜对于布雷泽而言兼具夏娃与女性先知的双重身份。 正是在自我与外部各种力量***同作用下,布雷泽重获新生。影片最后,布雷泽与罗珊娜再次回到荒原生命树下,从而隐喻回归乐园,即回到“人类愿望和理想投射于其间的新天地(神启世界)”。[7]然而,战斗还远没有结束。人类继续着灵魂与肉体、自我与他者的生存游戏。正如歌德在《浮士德》中说的那样:“自助者,天助之”,胜利必将属于那些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