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春天的情诗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至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但是在他追逐的过程中

春回大地:写给春天的情书

情书(一)

踩着春天的脚印,东南西北

拉住路边的小草

我还是读不出这脚印的重生

时间和地点

吹着口哨,敲着心情

漫山遍野的书面语

手撕牛排还有早产的啤酒

春天的情人,和你一起将进酒

水波的上面是眼睛,既往明亮

是谁蓄积的礼物,如青春痘

不要说扶着春风的就是弱柳

今天,她只做使者不做剪刀

不只是眼睛还有颜色

绿色的波浪垂下来,挂了九天

这世界谁知道谁记忆谁的名字

春天是春风吹又生

脚印永远向前,草色只能遥看

尽管大街上春装扑面

我穿着棉袄,一意孤行

春天的王国里,我是无冕之王

太阳把日历多撕了几页

春天交给了花交给了灿烂

从棉袄里钻出了一双眼睛

小区一角,凌寒独自开哲理

脚换了一双鞋,就是缠缠绵绵

也好,那是断魂情人的眼泪

一定是推开早晨迎接窗户

美在人间,王继续着我是王

情书(二)

甩掉臃肿的冬衣,可以穿花花绿绿的春衫薄衣,轻装上阵,风也轻了。 人舒展起来,肉体、筋骨和心情都舒展起来。春天在昏昏沉睡后悄然苏醒,苏醒后,她打着哈欠,精神一下子抖擞起来了。

春天应该干点什么,谈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肆无忌惮地在春天频繁约会,又或者在每个春天的夜晚兴风作浪无限风情,都是应该的,合乎情欲的。没有任何一个季节能像春天这样情势凶猛。桃花开了杏花开,梨花开了油菜花开,一茬一茬的花开得人晕乎乎的,心里甜酥酥的,这个时候多么适合接吻!和风细雨地接吻,海雨天风地接吻,春天的吻是清新的,散发着淡淡的薄荷味儿和阳光明媚的气息。

心情是轻快的,行云流水外加几分躁动,那分明是野性的呼唤。漫山遍野都在窃窃私语,满山遍野都在蠢蠢欲动,草木有情人亦有情,皆是自然之力。多少爱情故事在此拉开帷幕。多少处男处女被打破了,实现华丽转身。春天是个硕大的玻璃瓶,瓶中的冰已经化开,青春在潺潺的水流里发酵。私定终身的甜蜜,撕心裂肺的痛快,那种真切都绝非琼瑶剧所能比拟,会影响一生也说不定呢,于是那个春天成为一个人生命中不可轮回的、永不磨灭的、带着一些生动细节烙印的春天了。

春天实在不是读书的季节,只适合随便翻翻,翻翻而已。情绪的极具变化,心智的异常活跃都不适合读书。可,适合写东西,我每年都能在春天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思维跳跃之快是我无法预料的。我始终相信作品的好坏是有偶然性的,和节气情境心志都大为有关。一个婴儿降生了,这个作品的好坏,固然取决于父母的质地,倘若没有周密的铺垫和酝酿恐怕也会萌生意外,足见环境的重要。孔子的诞生据说是野合的结果,那个几千年前的春天,阡陌横野,花香弥漫,草长莺飞,在无人的郊野他们以天为帐,以地为床,饱含激情,缠绵一处,***同完成了一件旷世之作,这个作品融合了天地山川之精华,自然万物之灵气,孔子便成了智慧的化身。

春游多么令人期待!在旧时的庙会上,千 金小姐遇上翩翩公子,她面若桃花羞答答地望他一眼,他亦温文尔雅对她颔首一笑,一段姻缘就埋藏在彼此的心底,再经过曲折绵长的复杂演绎,便得出个圆满的结局。这是中国戏剧的基本模式。这模式自有它的合理性,也迎合了中国人好事多磨终归于团圆的普遍心理,只是过于冗长,过于纠结,少不得还会生出几分幽怨哀伤,毕竟戏里,亦不能深究。

信马由缰的春游倒是我推崇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写春游最好的段子了,每每读到总是心向往之,仿佛能感受到春风的和煦,人心的安闲和生活的情味。相较于今人,春游总是笼罩着商业的气息,路费多少钱,住宿多少钱,门票多少钱,真是无钱寸步难行。春游衍生出的代价变成一种奢侈,少了心情,也变了味道。

春天回到乡间寻找古人的遗风,约上五六个大人和六七个小孩倒是不难,可下河游泳是不可能了,污染早就波及了河塘,至于迎着风跳舞唱歌什么的,就更显怪异了。“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趣儿倒是可以体验一把,那就去田间放风筝,在灿烂春阳里把头仰起,把线拉直,奔走于旷野之上,也不失为一种天然的民间舞蹈。麦浪翻滚,面如舌舔,风怪调皮哩。

情书(三)

周末,路过小区的广场,见到一群孩子在追赶着放风筝,仿佛把心也放了出去,欢快得像天上的小鸟。广场一个角落里,有位老人坐在马扎子上,手握风筝线,安然自若的样子,远远望去,活像一尊佛。

我认为,风筝是人们写给春天的一封情书,以虔诚的姿态举办隆重的迎接仪式,献上最纯真、最浪漫的告白。所以,放风筝的人,要心诚、简单,不可有功利之心。孩子和老人放风筝,姿态最可爱,也最赏心悦目,“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光凭借想象,心也会笑成月牙儿。

每个人的童年里,都会有一只风筝。记得我上学那会儿,春寒料峭,手工课的老师便带着我们学习如何制作风筝,材料很简单,是手工课程材料中已画好的图样,燕子样式的,对照说明,按照折印操作,胶水、剪刀、线绳一起上阵,一节课工夫差不多便能完成。下课后,很多男生跃跃欲试,拿着风筝去操场上一展身手。运气好的时候,风筝能飞上几个回合,运气差,还未飞起来便被大风这个怪兽给吹“夭折”了。即便这样,我们也十分开心。

手工课上的风筝经不起大风,却触及我心底的痒虫,回家后我缠着父亲为我做一只大风筝。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父亲四处搜集做风筝的材料,在家里摆上一大桌子,摸索着做。我在一旁当下手,劈竹篾、做骨架、糊糨子、上颜色,连续几天,风筝才完工。根据父亲总结的经验,风筝的头要硬一些,身子要有弧形,尾巴最好长一些,这样飞起来才容易保持平衡。我跟着父亲来到家属院对过学校的大操场上试飞风筝,没想到初次试飞便成功了,父亲手把手教我如何收放线轴,以让风筝飞得更高。

有一次,邂逅一对母子,小男孩七八岁的样子,眼神游离,行为有些异常,母子之间交流不多,都是母亲自己在放风筝,男孩时而蹲在地上玩土,时而站起来莫名哭闹,时而跟着母亲跑起来追赶风筝。我注意到,他跑起来速度很快,不停歇地跑,让我不禁想起阿甘。后来了解到,这个男孩患有自闭症,没有上学,母亲经常带着他来这儿放风筝。他们放的蝴蝶风筝,是我见过的最美风筝——风筝一头连着母爱,一头连着希望。

父亲去潍坊出差时,带回一只老鹰的风筝,挂在墙上,好多次提及要去放,可懒得出去,有一天,朋友带着孩子来家里做客,小家伙吵着嚷着要去放风筝,他在楼下放,刚放起来,风筝一下子刮在电线杆上了,四分五裂不成样子了,孩子哭得稀里哗啦。此后,风筝与我没了交集,春天似乎也变得无足轻重。

直到那年春天,我住院的时候,无意间在10楼病房里朝外望,看到泉城广场上好多人在放风筝,俯瞰下去,风筝越来越胖,人比风筝小,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我的心蓦地鼓胀起来,人们通过风筝与春天建立联系,我怎么遗忘了?老天向来平等仁慈,赋予人们大把春光,是叫人们懂得珍惜春天,伸手向大自然索取力量,我为何自动弃权呢?

风筝飞舞起来,天空显得比大地还要高贵。《诗经·大雅》中有言,“鸢飞戾天,鱼跃于水”,放风筝,源于人类的一颗初心和浪漫情怀:“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旧时,放风筝、荡秋千是春天的必选功课,俏男俊女放风筝,春风是媒婆,帮着递送爱情;唐代诗人高骈的诗句别有意境,“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鸣响,犹如丝竹之音。噢,原来给春天的这封情书,还有背景音乐呢。

我多么想成为《百子图》中那个放风筝的孩童啊,我多么想深情地为春天写一封情书啊。莫负春光,莫负爱,从放风筝开始吧,不,是风筝放我们,让我们暂时从钢筋混凝土的高楼里释放出来,抛掷到大自然中,踏春寻爱,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