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5亿只口罩在去年流入海洋,我们怎样才能让垃圾“扔得其所”?
全球疫情防控依然严峻的当下,戴好口罩是个人所能采取的有效的防控手段。今年,全球的医用口罩数量大幅度上升,而这些能够挽救人命的口罩,有时候却成为了野生动物的杀手。据最新数据统计,去年释放到环境中的超15亿只口罩给陆地和水上的野生生物造成了负面压力。
数量庞大的口罩垃圾侵入动物栖息地,容易被其吞咽误食,最终损害身体机能甚至造成生物死亡。虽然这种一次性口罩材质较薄,但亦需要好几百年才能降解。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医用口罩便得到大量生产与应用,为防止病毒传播,人们纷纷戴上了口罩,却没想到,对人类来说救命的口罩,正对自然构成新的威胁。从世界各地的街道,人行道到海滩,到处都能发现口罩垃圾。?医用口罩不会很快消失。这种防护口罩在野外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能分解。释放到环境中,会对野生生物造成伤害。? PETA动物权利组织的Ashley Fruno表示。
年关将近,各地区客流量加大,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零星的疫情。民众在户外出行,也必须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工作。由于口罩使用量加大,医疗垃圾也逐渐增多。
医疗垃圾区别于普通的生活垃圾,其接触过病人血液、肉体等,由医院生产出的污染性垃圾。由于医疗垃圾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
废弃口罩的丢弃应该这样做:
如在医疗机构,可直接投入医疗废弃的垃圾桶中,由专业处理机构集中处置;
如有废弃口罩专用桶,社区居民可将口罩处理后,投放至专用桶中;
如无废弃口罩专用桶,对于无症状的普通居民,可直接将废弃口罩毁坏后投放至其他垃圾或有害垃圾桶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居民,需要对口罩进行基础消毒后,投放至有害垃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