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风俗风情形成的原因

 一、服饰

古希腊服装的构成极为简单,仅为一块长方形的布料,不需要任何裁剪,通过在身上的披挂、缠裹或系扎表现出优美的悬垂波浪的褶饰,属于一种宽松型服装。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是希顿和希玛纯。

希顿(Chiton),意为“麻布贴身衣”。它是古希腊人男女皆穿的内衣,按着装方式和形态上的不同,分为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两种。

多利亚式希顿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以前,着装方式如下:先把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向外折,其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做“阿波太革玛”(Apoptygrna),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提上两个布角,在前面用长别针固定起来,多余的布料自然地垂挂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走动时长裙随风摇曳,在侧敞开处,使健美的肉体时隐时现。整体上看上去好象有披肩的长斗篷似的,十分潇洒。为了突出优美的衣褶和便于行动,在希顿上系一条腰带。系扎腰带时,把布向上提一提,使布在腰带上形成膨臌的余量,以至下垂盖住腰带,并在腰带处随意调节垂褶的疏密。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还可以从后面竖起来包头。

爱奥尼亚式希顿原是小亚细亚西岸爱奥尼亚地区人们穿的衣服,公元前6世纪传人雅典。两种希顿的流行虽有先后,但在很多地区并存。一般年轻人喜用多利亚式,而中年以上的人则喜用爱奥尼亚式。爱奥尼亚式希顿基本结构与多利亚式希顿相同。它与多利亚式不同的是,取消了衣服上的折返,轻薄的亚麻材料取代了多利亚式的厚重羊毛材料,使服装显得更加有垂坠感,多褶且柔软。尖头别针由安全别针取代,固定的位置也不再限于左右肩两处,而是从两肩到袖口有好几处固定结点。固定的方法除了用别针,也用细带系结,并利用细带抽褶产生袖子造型的变化(多利亚式没有袖子,而爱奥尼亚式有袖子的构成),穿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妇女不再像穿多利亚式的那样在身体两侧留敞开的侧缝,而且将腰带的位置上移,使整体造型更加柔美、优雅。公元前5世纪雅典一些神庙上的浮雕女像身上的衣褶,其飘逸的情趣,大可和中国宋元人物画的衣褶媲美。

希玛纯(Himation)是一种男女都穿的披风,一般披在希顿外面。没有固定的造型,从用途上分为有里子外用的和没里子的平常用的两种,其材料应季节分别选用毛织物或麻织物。希玛纯可以包裹全身,也可以露出单肩或者是简单地披挂在双肩上。其中最传统的披法是:先将布搁在身前,一端搭在左肩上松垂及地,然后将下端往上拉,再通过后背从右臂下方向上提起,最后绕回到左肩,有时直接拉过右肩。希腊的一些小雕像显示了这种服装翻卷衣袖和形成袖褶的多种方式,以及富有情趣的衣袖线条。一些人穿希玛纯时,衣身的某些部位显得很紧,以便突出特意制作的褶线的美感。

有的学者对古希腊服装的美感颇为赞赏,作过如下的评价:“古希腊服装充满着自由、活泼、浪漫、轻松的气息,它们与希腊神话有着相似的节奏和韵律,我们从它们那里感受到的不是人生的拘谨、内向、凝重,而是灵动、生机盎然,一种温暖的美。它们不像中国古代服装那样腼腆、含蓄,倒颇具男性的爽朗和洒脱,在精神气质上与中国的道家风范有着一丝类似之处。”

古希腊人在生活中对美感的追求还表现在美容和装饰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头部、手部甚至鞋靴的其它装饰,也属于衣装之列。一般希腊人的头发都是黑色的,许多妇女以及若干男士,将头发染成金黄色,或用以掩饰老年的灰发。公元前6世纪,希腊男女都蓄有长发,通常结成辫子环绕在头上,或挂在脑后。到公元前5世纪,妇女的发式有了变化:将头发梳成髻,低垂在颈背上。妇女们喜欢用颜色鲜艳的彩带捆扎头发,再在前额的彩带上点缀一颗宝石;也有的用发簪、发网、发冠装饰头发。发冠出现较晚,有的是一种娥眉形金银细工的花叶冠,这种花冠男子也用。到公元前4世纪前后,男子则流行蓄短发、剃胡须。当时已有了专门的理发店,它不仅是人们理发、剃须的地方,也是谈天的社交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