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张作霖传读后感一篇
读《张作霖传奇》有感
暑假外出旅游,去参观了张氏帅府,回来之前,买了一本叫做《张作霖传奇》的书。
张作霖生于乱世中的一个贫苦家庭,但他是个不甘平凡的人,从来不甘于埋没在乡间,过衣食无着、平淡无味的生活。在他20岁那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便抱着一线希望从军了。他投到宋庆毅军马玉峎的门下,当了一名骑兵。他喜好马匹,“以精骑击,得名擢哨长”;他自小跟父亲出入赌坊,促就了他机警而诡诈的性格。没多久,就被擢升为毅军统领宋庆的卫士,后来还升任了伍长。但可惜的是,甲午战争终究是战败的,他回到了辽西,但这并没有抹杀这位“东北王”的雄心,他凭借自己的头脑和魄力,将八角台收纳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投身绿林,组织了一支土匪武装。后来接受点编,加入了正规军,一代乱世枭雄就这样诞生了。
我佩服张作霖的野心。
张作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如果说一个人有野心要算做缺点的话,我没有办法赞同。在当时的社会,没有野心的人很少,大多是有野心却不能去实现的人,所以没有野心的人是珍稀动物,有野心并懂得如何去实现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正是一分野心:有人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甘愿随波逐流;有人把沉重的学习任务误认为是充实感而忽略了定下目标;……更多的人,只是想着走一步算一步,漫无目的地混着日子,心满意足的做着啃老族。这个时代,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反而更加需要我们有一些野心,这是一种不甘落后的顽强,是鞭策着我们勇往直前的警钟,这一分野心,不仅仅预示着我们的未来,更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没有生气的花,没有野心的花,怎么和他国挺立的玫瑰争奇斗艳?
我佩服张作霖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当张作霖小的时候,家里没钱供他读书,他就躲在私塾外偷听;吉林的一位校长曾回忆说,每当孔子诞辰日,张作霖都会脱下戎装,穿着长袍马褂,到各个学校给老师们打躬作揖,坦言自己是大老粗,什么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仰仗各位老师,特地赶来致谢。由此就足可见他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我记得他曾说过一句话,使我感慨良久——“40%财政支出用于教育”。1916年10月28日,他正式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务占全县岁出总数的40%,并将此标准作为考成各县知事政绩的内容之一。1918年12月,他再次重申学款应占岁出40%的标准,并严订办法,如“今后各县知事仍不实行办理,即以废弛学务论,照地方兴学考成条例予以相当之处罚”。试问后来的政府,哪个敢承诺财政支出的40%用于教育呢?记得司徒雷登在北京办燕京大学时,到处筹款,而张作霖在听了他的介绍后,毫不犹豫的当场捐出5000大洋,这还不包括后来零散资助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有像张作霖一样对知识的渴望,如果所有的中国历朝来所有君王官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能有张作霖的一半,那么今天的中国会是多么的富强,长辈们还会坐在窗前,慨叹如今的国民素质问题吗?还会那么多有逃学,离家,反叛的孩子们吗?
我最佩服张作霖对国家的热爱。
大多数书本上都对张作霖的爱国轻描淡写,尤其是在中小学教科书上,甚至被说成效忠清廷,反***反动的军阀,而在《张作霖传奇》这本书里,对张作霖的评价却比较中肯。就他在面对蒙古叛乱时的一句“做个中国人有什么不好”,以及打算出兵平定一事上就可看出他的爱国情怀。有人说张作霖是亲日派,但日本在他这里从没有得到过什么实际的好处,张作霖也从未同日本签订过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他面对日本军方始终寸土不让。相反,恰恰张作霖第一次参军,就是为了打日本,直到后来拉柳子对抗俄国,再后来修筑铁路与日本竞争,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使是被暗杀前,他仍然坚持“我不能出卖东北”。张作霖的一生都在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家乡人民利益而奋斗,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和学习的。他这一颗爱国之心,人皆可见,只可惜他虽爱国却也的的确确反***,若是他不曾杀害李大钊,想必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一定也是一位英雄了。
一代枭雄东北王张作霖,他用生命谱写出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在读完这本书到现在,我的内心依旧无法平静,在他的一生中,我看到的并不是他在军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不是他富有神秘色彩且传奇般的一生,而是他高大的人格魅力,更是他一颗诚挚的爱国心。对国家的热爱并不因信仰而改变,即使作为一名国民党员他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这一刻,我不禁想起了现在还远离祖国怀抱的宝岛台湾,张作霖让我更加坚定的相信,台湾同胞一定是和我们同样的爱着祖国,虽然现在他们不能和我们在一起,但我们同是中华儿女,总有一天,台湾会再次回到祖国身边,而对于那些企图将台湾与祖国分割的人,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帮助祖国更加强大,才有力量镇压并打击这些一次次侵略祖国母亲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