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伤逝》
《伤逝》是一部悲剧小说。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年轻人不应该追求自己个人的爱情,只有整个社会都解放了,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讲述了涓生和子君这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的爱情故事。作为鲁迅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涓生和子君以爱情的破裂而告终,是一个悲剧。
子君,长着两张脸的子君。会馆时期的子君就是恋爱时期的子君。这个子君是小说中新女性的形象,大胆,博学,独立。而吉祥胡同时期的子君——也就是同居时期的子君——却是一个老太婆的形象,胆小无知,带着中国旧时代烙印的传统女人。反正子君这个女人代表的不仅仅是她自己。世界上最感人的是悲剧,是残酷的。对过去的悔恨的确是一场悲剧。一场彻底的悲剧。子君为涓生而死,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那个把爱情当作人生终极目标的痴情女子的悲剧。
涓生,一个有感情却不断受到时代威胁的知识分子,面对帝国主义的罪行可以义愤填膺,面对情绪却畏首畏尾。他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但他的感情是那么脆弱却又那么强烈:“她什么都记得。至于我的字,我能读好,能背出来。我的行动就像一部看不到的电影挂在我面前。叙事生动微妙,自然甚至是一闪而过的我再也不想去想的浅薄的电影。午夜时分,该复习了。我经常被命运质疑,考验,复述。但是,我经常需要她去弥补,去纠正,像个学生。”这是他对子君的理解,也是他对爱情的理解。
其实爱情没有错。错的是你们不能在一起。错的是子君把爱情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真的输不起。子君选择和涓生一起生活,她当时的压力肯定比涓生大很多。五四初期,子君的坚持给她带来了无数鄙视的目光。“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无权干涉我。”这种态度注定了她将爱情视为人生所有悲剧的开始,虽然我相信爱情是神圣的。
爱情是浪漫的,但爱情也是物质的。没有物质的爱情,迟早会成为一个空洞的负担,我们主人公的爱情也会在没有物质作为基石的情况下悄然改变。“子君的勇气已经丧失,只为了悲愤,为了做饭……”涓生开始”...回忆往事,才觉得这半年,只是为了爱情,——盲目的爱情,——而完全忽略了其他生命的本质。首先是生活。人必须活着,爱是有附带的。这个世界不是没有奋斗者的生命之歌,翅膀的拍打从未忘记,虽然比以前颓废了很多……”可惜他意识到太晚了。涓生送走了狗隋和子君,送走了他们的爱情。狗隋可以回来,子君却永远失去了它...
爱情是苦涩的,但却蕴含着永恒的哲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人对某种情绪过于执着,往往会导致这种感情的变化。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观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格心态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压迫和金钱烦恼的冲击下,分离的悲剧结局。一个是把爱情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一个是作为一种人生。
对过去的后悔是一种告白,也是一种对爱的诠释,一种超越视野和生活的冲击。我一直以为爱情可以用来夸张,可以用来素描,可以用来记录,可以用来记忆,但是爱情也可以用来分析。或许我们总会去分析别人的爱,但此刻我们正在经历的令人心碎的爱,却是我们自己不想去分析或推敲的。原因是我们受不了,还是觉得这亵渎了我们的爱情理想?谁能超然于外,看清一切?这可能就是小说和电影带来的真实思考吧!
同样的作品,同样的画卷,在那个让我们觉得很遥远的场景里,一段美好而悲伤的爱情在一幕幕忏悔中升起。这不仅是一种爱,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嘲讽,人的命运和狗的命运的反差。这是对爱情的描写,也是对命运的抗争!
哀悼他的不幸,并对此感到愤怒,是对鲁迅文章的最大说明。对过去的后悔也是如此。在爱情和生命同时被压抑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抗争,而是以文人的形式送别,这不能说是五四时期一种社会现象下的必然。
但是,一切都会解决的!
在追求爱情理想的过程中,涓生从浪漫走向现实,从幼稚走向成熟,子君从果断坚强走向平庸懦弱,从希望满足走向失望绝望。在与生命的悲剧性斗争中,子君是弱者,是受害者,而涓生最终以强者的身份站了起来。“迈出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把真相深深藏在心里的创伤里,默默前行,用遗忘和谎言做我的向导……”。不能说他一定会成功,至少,他还没有失败过。
阿穗回来了,也许子君的灵魂也能回到一片白雪皑皑的旷野!
世界上的爱是什么?
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有意义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感受,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