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惨案的惨案简介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调集百万大军准备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挑起全面内战,全国人民对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极为不满。马叙伦、陶行知、王绍鏊、许广平等知名人士联名致函蒋介石和马歇尔,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制止爆发全面内战,要求美国政府审时度势,重新考虑援助国民党的价值和意义,从外交上帮助中国摆脱内战的阴影。与此同时,他们也给中***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写了一封信。
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蒋介石根本不予理睬。中***代表团的周恩来、董必武、陆定一、邓颖超则联合复信给马叙伦、陶行知等,表示全力支持他们反对内战的正义行动。 1946年6月上旬,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决定组织上海人民反对内战大会。6月中旬,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各团体经过协商,推举马叙伦、胡厥文、雷洁琼、包达三、阎宝航、吴耀宗、盛丕华、蒉延芳、陈立复、陈震中等11人为代表,另由上海学生和平促进会选出两位学生代表***13人,组成上海人民团体代表团,又称和平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马叙伦任代表团团长。
这11位代表是:
马叙伦(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上海市人民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
蒉延芳(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四明医院董事长)
盛丕华(上元企业公司董事,开美科药厂董事长)
胡厥文(合作五金厂经理)
包达三(雷石化学公司董事长、信仪地产公司总经理)
张絅伯(中兴实业公司董事)
阎宝航(大明公司总经理)
雷洁琼(东吴、沪江大学和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
吴耀宗(基督教全国青年会出版部主任)
陈震中(圣约翰大学学生、上海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
陈立复(东吴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上海学生争取和平联合会代表)
马叙伦为代表团团长,胡子婴为代表团秘书长,罗叔章为秘书。这11位代表都是各方面知名人士,有些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就一直坚持在上海,有些在抗战时期就和中国***产党在重庆有密切交往,他们和上海各界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较大的号召力。在酝酿代表人选的过程中,由刘晓、张执一、罗叔章亲自做了上层工商界民主人士的工作。其中蒉延芳是蒋介石的拜把兄弟。所有代表都表示要坚决去南京,代表上海人民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吴耀宗还代表大家草拟了一封给马歇尔的英文信,严正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屠杀中国人民。
6月23日,和平请愿代表团离开上海来南京,上海人民组织了大规模的欢送会。清晨,上海各界包括300多个单位的学生、工人、教师、店员,从四面八方向上海火车站集中,欢送上海人民代表和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到广场的群众有5万多人(实为10万人,编者注),贴标语、发宣言、高唱革命歌曲,整个广场沸腾起来,欢呼声,歌声,爆竹声连成一片,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等口号,此起彼伏。许广平、田汉、叶圣陶、周建人、王绍鏊、吴晗、陶行知、沙千里、林汉达等社会知名人士也到车站送行。上海地下党的各级主要负责人以及在此之前先期秘密来到上海的中央青委负责人冯文彬等都到了现场。张执一、张承宗和上海学委的张本、吴学谦、李琦涛等负责人就在车站附近的指挥点里就近指挥。 1946年6月23日,上海市五六万人在火车站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欢送代表赴南京请愿。
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艰难旅程,列车终于到达南京下关车站。代表团刚刚下车,就有3个自称是苏北流亡青年的人挤到代表身边来,要代表说明此行的目的,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代表团秘书胡子婴答复道:此行的目的无非是要向政府当局和中***呼吁停战,达到全面永久和平。
忽然有人鸣笛,一群自称“难民”的暴徒蜂拥而来,骂声四起,一片混乱,把代表们包围起来。而两旁站立着的军警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在混乱中,代表团被有计划地分割成两部分:马叙伦、雷洁琼、陈震中、陈立复被推推拉拉,进了候车室;盛丕华、蒉延芳、吴耀宗、阎宝航等则被挤进了西餐厅。
到晚上11点多,也就是代表们被围困5个多小时后,候车室门口只剩下一个宪兵和一个警察,而围在外面伺机行凶的“难民”却有一二百人。突然,“难民”堆里一个人敲破窗户钻进候车室,于是,大批“难民”一拥而入。顿时,桌椅、汽水瓶一齐向代表们飞来。
阎宝航和雷洁琼为了保护马叙伦,拼命以身体挡住暴徒,但挡了这面,露出那面,防不胜防,结果马叙伦还是挨了打。后来马叙伦被一个宪兵推到男厕所后面的办公室里躲起来,才免于继续挨打。学生代表陈震中被打成重伤,记者高集背部、腿部受伤,头部受伤最重,左眼球已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