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玄武岩导弹的制导系统是怎样构造的?
“战术战斧”在射程和气动设计上并没有超常规的先进之处,其真正的技术优势在于制导系统。这也是“玄武—3C”望尘莫及的地方,但是与传统“战斧”依赖于地形匹配的制导方式相比,“玄武—3C”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进步。
“战斧”巡航导弹的制导系统经过了大体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战斧”基本型导弹所采用的惯导+地形匹配制导或者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地形匹配制导技术源于无线电高度表,利用电磁波进行导弹测高,然后与导弹预先储存的等高线地图进行比对,从而修正误差。
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的主要原理类似于“按图索骥”,就是导弹预先储存数字地图,然后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对地面景象进行成像并于预存地图匹配从而修正制导误差。这种制导方式的巨大缺点是准备时间太长,需要导弹航线上的大量地理资料。
第二个阶段,随着GPS系统的广泛应用,“战斧”开始采用卫星导航制导。“战斧”BLOCK3采用了惯导+GPS制导或者GPS辅助景象匹配制导+末制导的制导方式,发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但是考虑到卫星制导技术的成熟程度,“战斧”BLOCK3并没有将制导控制权全部交给GPS而是保留了景象匹配制导。
第三个阶段“战术战斧”完全摒弃地形匹配制导方式,将所有的制导控制权交给GPS和双向数据链。这种制导方式完全省去了发射前获取地理资料的过程,并且赋予了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与发射平台通信的能力,可以发射后改变目标或者航线。这也是“战术战斧”具有多任务优势的主要原因。
“玄武—3C”的主要打击目标是朝鲜的纵深导弹发射阵地,并不需要快速应对实时目标,而且在和平时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地理信息获取。另外,韩国并没有弹载卫星数据链和视频双向数据链系统,因而很难赋予导弹多任务特性。
“玄武—3C”最有可能采用的制导方案可能是惯导+GPS辅助地形匹配制导+红外末制导。这样便于利用朝鲜多山的地形进行等高线匹配,而且红外末制导对于朝鲜导弹发射车有比较好的命中概率。综合来看,“玄武—3C”达到了战斧中期改进时的制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