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民的主要经历

苏民,1924年6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1979年加入中国***产党。1939年6月就读于上海私立正中中学,1941年8月考入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1943年转入重庆交通大学,1945 年7月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重庆铁路总机厂任工务员,1946年底转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四方机厂任工务员从事技术工作。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1950年7月调到铁道部厂务局任工务员。1951年被选派去前苏联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铁道车辆专业学习,师从维诺库洛夫教授攻读研究生课程。1955年发表学位论文《减轻全钢客车转向架重量的途径》,该论文的主要成果之一——铁道车辆用弹簧横向刚度的计算公式,后来被编入前苏联的车辆教科书中。1955年12月毕业,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56年1月,苏民回国分配到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负责筹建车辆研究室,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参加了铁道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规划要求以“发展新型铁路车辆及现车技术改造为重点”领导车辆研究室的全体同志加强与兄弟单位密切合作,先后对车辆重要零部件和新型整体结构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参加了全国铁路12年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规划要求重点研究解决当前运输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问题。领导车辆研究室的全体同志填补我国车辆设计空白,吸取国外先进经验,通过系统研究完成了货车转8型转向架、客车202型转向架、货车13号车钩和C50敞车等新产品的开发,均已成为我国铁路主型产品,在几十万辆货车及客车上得到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他还参加了全国12大行业技术政策的制订工作,在铁道车辆发展方向上提出了论证并被采纳,此项目于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64年,国内几十万辆货车由于球墨铸铁轴瓦端磨引起严重的燃轴事故,苏民任课题组长领导专题组研究解决此难题,经过多年反复调查试验研究最后研制成“塑料瓦头”,克服了轴瓦端磨,燃轴事故减少了70%。1977年通过部级鉴定,在全路推广。1978 年受到全国科学大会奖励。

1979年,随着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与运量矛盾加剧,研制新型车辆来适应重载运输的发展,成为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苏民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向国家经委、铁道部提出研制加大每延米载重的缩短型C61敞车,以便在850米有效站线长度内编成5000吨重载列车,提高铁路运能。此建议被采纳后,由齐齐哈尔工厂设计并试制出样车,苏民组织有关科研人员开展各种试验研究工作,实现了开行5000吨重载列车的预期目标。此项目通过部级鉴定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了使我国铁路重载扩编技术全面推广,解决我国运输紧张局面,1982年开始苏民同志又领导进行了重载扩编试验,在中国首次进行重载5000吨~7000吨(最高10000吨)的环行线和正线试验以及旅客列车扩编25辆~30辆试验。推动了我国重载、扩编工作的顺利发展,荣获国家计委、科委等联合颁发的国家“六五”攻关奖。

20世纪90年代初又为推进铁路提速献计献策,苏民为车辆事业人才培养也倾注了心血,他是文化大革命后最早的研究生导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