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塞尼亚战争:为自由而战

美塞尼亚战争:为自由而战

前因:

公元前464年,刚满三十岁的斯巴达王阿希达穆斯,率领一万名战士,站在城墙坍塌的斯巴达城外,这些战士即有年过六十的白发老人,也有不满十五岁的黄须少年;斯巴达人面前是十余万希洛人奴隶,他们手持斧头与镰刀,冲杀过来,希洛人的身体。

不断地冲向斯巴达步兵方阵,他们的身体被长矛刺穿,却在临死之前,将斧头掷向斯巴达士兵,阿希达穆斯也不禁为敌人的英勇而动容。这是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中的场面,不畏死亡的希洛人,终于在这次战争后,赢得了自由。

斯巴达人是英勇的,也是残暴的,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斯巴达城西部是美塞尼亚地区,那里土地肥沃,人民纯朴,星散的城镇之中,还没有形成王国,美塞尼亚人数是斯巴达人数的十倍,斯巴达人想得到更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粮食,只有占领美塞尼亚。

斯巴达人在公元前740年突然进攻美塞尼亚,他们无法攻破美塞尼亚人的城镇,却坚壁清野,夺取了一切牲畜,烧毁了房屋。公元前720年,美塞尼亚人投降了,他们的土地归斯巴达人所有,美塞尼亚人化为农奴。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公元前660年,美塞尼亚人在阿里斯托梅内斯的率领下起义,起义袭卷了整个美塞尼亚,斯巴达眼看就要亡国,斯巴达人却拉拢美塞尼亚人的阿开亚人盟友,尽管战斗十余年,但这一次起义,美塞尼亚人还是失败了。

连续赢了两次美塞尼亚战争,斯巴达人觉得,必须从人格上毁灭美塞尼亚人,要让美塞尼亚人明白,他们是生而为奴的种族;美塞尼亚人不允许拥有武器,只能拥有斧头和镰刀这种耕种农具。

美塞尼亚人被改名为希洛人,他们穿上象征奴隶的衣服,他们没有人身自由。斯巴达人组成夜袭小队,在夜晚进入希洛人的村庄,只要认为某个希洛人有起义的嫌疑,立刻杀掉;斯巴达的每一位监察官上任,就立刻向希洛人开战,任意屠杀希洛人。

这一切要让希洛人明白,希洛人能活下来,要感谢斯巴达人的恩赐,斯巴达人对希洛人的奴化,似乎奏效了,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后,在随后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希洛人未出现起义。

公元前464年夏,伯罗奔尼撒半岛发生大地震,在这次被称为“波塞冬之怒”的地震中,斯巴达城被震塌,两万余名斯巴达人死亡,对于本来就人口稀少的斯巴达来说,近乎灭顶之灾。

坏事传千里,希洛人一得到消息,立刻起义,十余万希洛人手持斧头镰刀,进逼斯巴达城,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被斯巴达人武力征服的城镇,也揭竿而起,纷纷响应。斯巴达人把希洛人逼到了伊托美山中,双方打打杀杀了近一年。

阿希达穆斯告诉希洛人,只要停战,希洛人不会被秋后算帐,但希洛人给出的停战条件,希洛人必须获得斯巴达公民权,这是停战的唯一可能。阿希达穆斯知道那是不可能,他决定向宿敌雅典求援。

雅典同意了,客蒙率领4000名雅典重装步兵来到斯巴达,初来的客蒙就遭到一记重锤,斯巴达将领帕萨尼亚斯,被斯巴达五位监察官以“勾结希洛人”为名处死,这个罪名也能落到客蒙头上,客蒙只能率军回国。

希洛人依靠山区做战,整整打了十年,斯巴达决定妥协,他们允许希洛人安全的离开斯巴达人控制的拉科尼亚地区。到哪里去?希洛人现在没有房屋,没有武器,甚至没有储存的粮食。但雅典人向希洛人伸出帮助之手。

雅典人为希洛人提供船只,将希洛人送到柯林斯湾北岸的纳夫帕克托斯,纳夫帕克托斯成为雅典的属城,能将这些难缠又不怕死的希洛人送走,斯巴达人默认了纳夫帕克托斯归属雅典的事实。

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暴露斯巴达的软肋,除非杀光对方,斯巴达永远不可能用武力使人屈服,人为自由而战的决心,是无法对抗的力量。

后果:

伯罗奔尼撒战争。

结论:

希洛人获得自由,雅典获得了道义和利益上的丰收,也埋下了与斯巴达再斗的种子,在希洛人获得自由的22年后,雅典与斯巴达开战,这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