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灵魂战车1?有哪些经典的地方?
大部分人的心路历程应该和上面一样。2007年,《灵魂战车》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立刻爆炸。一亿元的制作成本,美国2.28亿美元,内地3000万的票房,相当漂亮。
相比票房,口碑有所下滑,甚至有扑街的趋势。除了精美的特效和带有怀旧质感的西部风光,剧情结构和演员成为两大重灾区。
剧情结构不合理,一半是火,一半是水。
90%的原著漫画粉都会被《灵魂战车》冗长散漫的剧情逼疯。对他们来说,引入剧情的意义在于一把刷子,而不是从头到尾。
但如果你不是《恶灵骑士》的粉丝,也不了解故事本身,这样的介绍合适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
一句台词串联起来的叙事手法,结合120分钟的电影时长,本身就足以讲述一个故事。
可以完整细腻的散在每一帧,但《灵魂战车》的方式是,前40分钟只讲故事,后80分钟只放特效。
一口饭配一口菜怎么样?饭后吃食物更好吗?答案自然是前者。
这个演员的演技很肤浅,把故事变成了意外。
尼古拉斯·凯奇是如何从“天才少年”“奥斯卡影帝”一步步走向“票房毒药”“烂片之王”的?
这个分水岭可以从2007年的《灵魂战车》说起。
2007年之前,凯奇的电影,一部又一部经典,评分都在八分以上。但2007年《灵魂战车》在豆瓣评分6.5分,成为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次。
当然,不要绝望。除了同年上映的《国家宝藏2》,凯奇此后再也没有豆瓣评分在7以上的作品。很荣幸被提名为2011金酸莓奖最差男演员。
2007年之前,凯奇多次出现在各大影评节,提名或获奖。当然,2007年以后,凯奇还是会经常出现在各大评选单位,不过奖项大多是金酸莓奖。
在车祸现场,凯奇不得不自己背出这锅的一半。
而且以凯奇为首,整个《灵魂战车》的所有演员在演技上都很尴尬。
这么一个又长又深刻的血泪故事,整部电影我们没有看到一滴眼泪。
当然不是说哭了就一定好,而是一部不标榜喜剧,一下子没有打动人的地方的电影就一定不好。
主角约翰尼年轻时签下了灵魂契约。刚刚恢复过来的父亲不一会儿就去世了,说私奔到天涯海角的女朋友在大树下,他转身就走。
人生那么多大不幸,演得不好没关系,但是几滴眼泪是最起码的尊重。
约翰尼长大后,演员由凯奇取代。面对熊熊燃烧的烈火,凯奇撕裂的痛苦在表情层面上显得非常无力,甚至凯奇的脸都让人觉得鬼魅,他想笑。
特效和色感是这部电影最伟大的经典。
我之前说的有点严重。对于一些朋友来说,看《灵魂战车》的感觉还是挺好的,因为片中的特效和色感。
我们对骑士的固化印象停留在一人一马,浪迹天涯。
这一次换成了一个人和一辆车,火遍了全世界。
动感的摩托车,很酷,在霓虹灯的映衬下,在城市寂静的中心呼啸而过。它所到之处,遍地都是垃圾,地上燃烧裂缝留下的深深印记,道路两旁破碎的汽车和玻璃,都成为了挥之不去的经典。
凯奇骑着一辆燃烧的汽车,穿着黑色夹克,戴着燃烧的骷髅头,穿行在城市中,跃过建筑,驰骋在乡村之间。
这三个场景十有八九贡献了整个票房,也成为整部电影在剧情和演技失败下最大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