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字解释

恕,汉语一级字,读作恕(shù),形声。从心,如声。本义指恕道,体谅。

论语:

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的“心”的观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进而据此推断他人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为自己喜欢什么,而成全别人的喜欢,这就叫“忠”(为其一部分含义),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因为自己不喜欢什么,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什么,因而不愿意将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恕”。

字源演变:

shù 书纽、鱼部;书纽、御韵、商署切。

会意兼形声字。从心,从如,如亦声。本义为恕道,由己之心推想他人之心,即所谓“如心”。《说文》:“恕,仁也。”?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本义引申为原谅、宽恕,如“恕罪”、“饶恕”。

金文《说文》古文均为从“心”、“女”声(但战国金文文例用如“怒”);小篆为从“心”、“如”声;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写作“恕”。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商署切《正韵》商豫切,并书去声。《说文》仁也。《传曰》仁者,必恕而後行也。《礼·中庸疏》恕,忖也,忖度其义於人也。《论语》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程注》恕者,仁之施也。《朱注》恕非宽假之谓。

又曰:推已及物为恕。 《说文》长笺,如心为恕,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