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的人物

原来的“文艺”副刊栏目由丁玲负责主编,1942年3月她被调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后,副刊的重担就落在舒群身上。舒群向博古诉苦,说他是搞文艺写作的,不大懂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而且副刊又要配合整风,任务太重,不能胜任。这事很快让毛泽东知道了,引起他的关注。毛泽东直接找舒群谈话。毛泽东坦诚地说,要找个既懂文艺,又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熟悉编辑工作的,实在难找啊!接着,他诚恳地鼓励舒群:“工作嘛,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努力做到点面结合。你是搞文学的,编文艺栏,文学是点,文艺是面。你现在编综合副刊,文艺就是点,社会科学就是面了,由点到面地学。反过来也可以促进点的深化……由点到面,你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毛泽东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又具体帮助解决报纸副刊缺稿的问题。毛泽东找来舒群一边商量、一边起草《〈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在该《办法》中毛泽东直接点名提出请陈荒煤、江丰、张庚、柯仲平、范文澜、邓发、彭真、王震之、冯文彬、艾思奇、陈伯达、周扬、吕骥、蔡畅、董纯才、吴玉章等16位同志向副刊提供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各方面、各文化领域的稿件,还规定每人每月须征稿6000字到12000字,并具体要求对征集的稿件要从思想内容到文字润色等全面把好关。为鼓励写稿人的积极性,毛泽东还特地在枣园摆下两桌酒席,宴请这16位同志。人到齐了,毛泽东与紧挨着的博古低语了几句,然后起身,在宣读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以后说:“办好党报,党内同志人人有责,责无旁贷。我想诸位专家、学者必然乐于为第四版负责……当仁不让、有求必应、全力以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毛泽东语言幽默、妙趣横生,严肃而生动,与会者无不感动,接着他热情洋溢地向大家敬酒。这次枣园之宴对《解放日报》副刊稿源起了很大作用,同时对全党努力、***同支持办好《解放日报》也收到良好效果。

毛泽东对改版后的《解放日报》的进步给予肯定,但也指出,报纸尚未成为“真正的党中央机关报”。博古对毛泽东的意见非常重视,多次召开编委会和全体编辑人员会议,讨论如何进一步改进办报工作。1942年9月15日,博古将编委整改工作详细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表示满意。毛泽东致信时任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何凯丰说,“今日与博古谈了半天,报馆工作有进步,可以希望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格勒和莫斯科以后,以150万大军猛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狂叫要迅速攻占这些重要城堡,在西伯利亚与日本法西斯会师。可是1942年10月9日被围困的苏联红军英勇突破了德军防线,与北方来援的红军会师了。毛主席得讯后反应迅速,于11日下午三四点钟就将刚脱稿的社论《红军的伟大胜利》(选入《毛泽东选集》时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手迹送到报社。博古拿着稿子,兴冲冲跑到办公室窑洞,笑眯眯地说,毛主席给我们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的社论,请大家先睹为快。原稿为铅笔书写,博古要求大家分头用钢笔仔细誊抄,立即发排,12日见报。13日下午,大约也是三四点钟的时候,博古又拿来毛主席写的题为《历史教训》的社论,要编辑们誊抄发排,14日见报。15日下午,博古又要编辑誊抄毛主席的社论稿《评柏林声明》,16日见报。毛泽东在6天的时间里就为《解放日报》写了3篇社论,对苏德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形势作了明确分析,将德国法西斯的欺骗宣传批驳得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