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狗》上映7天票房破2亿!为什么高难度的宠物电影可以逆袭?

“但最重要的是我现在在这里,和你在一起。这是我的使命。”有什么比在电影院看完狗故事哭成狗更可怕的?有多少养过狗的观众在电影院落泪?可能所有养过宠物的人都希望曾经的宠物回来找自己吧!《三生石三》刚结束,四生四代,让宠物爱好者在电影院开心的哭了,真的掀起了一波成功催泪弹。

在进口片占领中国电影市场的三月,被低估的电影《狗的目的》成为上周末电影市场最大的黑马。自上映以来,豆瓣评分高达8.0,这部宠物片超越了廉价可爱的《乐高蝙蝠侠》电影,七天票房212万。在内容为王的当下,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仅仅是优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的背后。

Lasse hallstorm:教我们活在当下。

“单身王”救助单身狗

使命,狗(人)生活的意义,狗(人)生活的目的,这些是一只狗会思考的问题吗?在这部影片中,狗的使命是现代社会对狗的存在价值的定义——做人类最忠实的玩伴,帮助人类摆脱孤独。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为“狗·星·人”量身定做的。上映7天,观众的评价并不好。虽然影片没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感性多于理性的爱狗人士绝对愿意为此买单。同时,影片有趣的地方在于“单王”解救单身狗。影片中所有的狗其实都是一个人死的,第四只狗难得有春天,所以也难怪网友看完电影后会说“这是一部单身狗救单身狗的电影”。

这部电影在上映初期也是一波三折。在此之前,影片中的一个桥段因为在网上疯传而被指虐狗。视频显示,一只受到惊吓的狗被强行赶入水中,目的是拍摄这只狗在水中救起小女孩的场景。善待动物组织(PETA)在观看视频后呼吁抵制这部电影。因为虐狗事件,IMDb的分数被刷到了1。随后,片方回应称该事件是无中生有...自国内上映以来,这些波折并没有阻挡爱狗人士对该片的热情,豆瓣评分8.0。

说到lasse hallstorm,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提到电影《小八:一只狗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电影《八公:一只狗的故事》改编自1933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个大学教授在收养“八公”后因病去世,导致八公在接下来的九年里每天都在车站等教授,直到最后去世的悲伤而又温暖的故事。影片上映后,观众口碑爆棚,影评都是“刷了无数遍,哭了无数遍”,迅速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爱狗热潮。

作为两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导演,lasse hallstorm被誉为“世界上最会拍狗的导演”。他一直以细腻丰富的情感刻画著称。八年后,巴公的导演lasse hallstorm仍然专注于狗的生活。他显然擅长刻画主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依然能给观众带来无数的“催泪弹”。

对于为何再次选择拍摄狗的目的,lasse hallstorm表示:“两部电影有一些相似的元素,主题都是关于狗如何成为人类的忠实伙伴。《八公:一只狗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忠诚的主题,它在主人去世近十年后仍在等待主人。而一只狗的目的,更多的是和狗相处的可能性,甚至给出一些意见。故事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一生中有四次机会以不同的方式生活。总之,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影片分四个故事讲述了小狗“贝利”的四个生命周期的故事,从小狗的出生到主人的解脱,再到见证男主人的喜怒哀乐,做一只荣辱与共的警犬,再到女主的陪伴,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轮回。至于对这种生命循环的解读,导演lasse hallstorm认为这种想法很浪漫,很有诗意。

他还表示:“狗可以教会人如何去爱,也可以教会我们不要被过去和未来所束缚,而要活在当下,珍惜现在。对我个人来说,这是狗的目的,也是我们作为人类需要学习的地方。对人类来说,我们的思想和灵魂也有一种特殊的联系。别人我不太清楚,但我希望狗重生。”

简单的故事情节,却通过导演独特的叙事方式,让狗狗和演员大胆发挥,整部电影充满了灵魂。通过人与狗之间感情的升温,体现出当今社会陪伴的重要性。从社会底层到社交恐惧症少女,人们对陪伴的理解都不一样,更不用说观众的理解了。导演以狗的视角很好地讲述了人的故事,通过狗的一生讲述了活在当下的意义。

“一条狗”的反击

如何在中国拍一部宠物电影?

3月,在进口电影不断升温的中国市场,不难看出《爱乐之城》和《一条狗的目的》的火爆,以及《乘风破浪》《九命》等电影的大卖,说明中国观众愿意为有情怀、有温情风格的电影买单。没有大场面和简单粗暴的动作情节的视觉支撑,温暖而又发自内心的剧情才能俘获人心。

回到中国电影市场,国内关于宠物的电影其实很多,但是口碑极好的关于宠物的真人电影却很少。大多数宠物只是电影中的锦上添花,比如《湄公河行动》中的警犬“啸天”和《再见》中的“马达加斯加”。然而,中国还没有动物题材电影的成功案例。只有少数宠物题材的电影以“跳街”告终,比如2003年上映的电影《卡拉是只狗》和2015年上映的《我的男朋友和狗》,号称要打破中国电影类型的束缚,但最终只收获了2400万票房。

从全球电影来看,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看过或者能想到的关于宠物的电影几乎都来自美国和日本。比如我和狗的十个盟约,八只忠诚的狗和导盲犬的小Q,在中国上映赚了眼泪,都是从小事出发,用动物情怀放大到人心。

国内之所以没有经典的宠物电影,是因为宠物在我们家的地位和美国有很大差距。在欧美国家,宠物与主人的关系通常是一种伙伴关系,而在中国,宠物被视为玩物,更多时候是以营利为目的饲养宠物。从精神寄托到营利目的,其中的感情显而易见。观念的差距,往往导致缺少一个能打动人心的好故事。

除了观念上的差距,在国内拍摄类似宠物题材的电影时,故事总会很枯燥,失去宠物和主人害怕被贩卖的无聊情节逃不掉,也没有美日电影中动物与人互动的情节。这样一来,国产宠物电影的最终主角还是人,描述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宠物只是另一个角色,脱离了宠物是主角的事实。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没有感染力,也达不到让宠物觉得灵魂满满的目的。

在理念和故事的落差中,缺少一个擅长拍摄宠物题材的导演也是致命点。在拍《狗的目的》之前,导演已经拍过两部以狗为主角的电影,这也是国外宠物片走在前面的关键点。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多年的导演经验教会了我,要根据片场的情况和氛围,让演员和狗自由发挥。我不想逼演员表演,狗也是。我希望演员和动物在镜头前能感受到更多的自由。”

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内对待宠物的观念,还是导演讲故事的能力。《一条狗的目的》的火爆值得国产电影借鉴。随着国内宠物市场的成熟和喜爱宠物的观众群体的不断扩大,为中国电影市场把走神的宠物电影带进影院,值得期待!

种子人群,带宠物看电影。

看“一条狗”背后的精准营销

《一条狗的目的》虽然是进口片,但也离不开中国公司的影子。作为进口方阿里影业的子公司,中国联影联盟真的是做足了功课,砸了不少“心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小八:一只狗的故事》于2009年上映,自其全球声誉爆红以来,越来越多地与狗有关。这部电影的导演Lasse hallstorm在时隔近十年后再次聚焦狗的生活。对于这种温情的剧情电影题材,lasse hallstorm已经能够最大限度的释放狗狗和主人之间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导演也表示希望在人与宠物的关系中加入一些喜剧元素,让影片的整体呈现更加轻松。“电影不仅讲述了人与宠物的相互依存,也给了每一个养过宠物的人希望。”

至于一条狗的目的推广营销,阿里首先准确定位了电影市场。宣传员通过对观众群体的分类,将观众分为三类群体,一是宠物爱好者,二是年轻女性,三是亲子群体。根据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对受众进行一对一的打破,然后从核心定位人群的口碑延伸到各种类型的受众,实现口碑传播的最大化。

同时,根据影片的类型和内容,线下推出了狗狗领养活动和“宠物陪伴观影派对”,让观众可以带着自己的宠物来观影。这对于“铲官”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福利,口碑爆棚。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宣发模式也是影片逆袭的核心之一。

虽然阿里影业财大气粗,但作为影视行业的“新人”,阿里从成立之初就备受外界关注,让这家头顶光环的公司被太多人寄予厚望。想要拍出高质量的电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团队。在国际市场上,阿里曾与好莱坞一线电影制作公司有过合作意向,但最终只有斯皮尔伯格的娱乐公司Amblin Partners牵手。在寻找最正确赛道的路上,阿里最终和Amblin Partners选择了一条狗的目的,在电影上座率、平均上座率、票房表现、后期口碑等方面给阿里打了一剂强心针。

不难看出,这是目前阿里影业投资最成功的一部电影。从解救摆渡人到一条狗目的反击,投资了今年即将上映的《傲慢与偏见》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阿里影业会成为一匹黑马,像狗一样逆袭票房吗?

成功的营销和发行,优质的内容以及良好的观众口碑和上座率,《一条狗的目的》在排片上稳步提升。截止发稿前,票房占比33.3%,成为3月国内电影市场最抢眼的黑马。除了成功的营销,最根本的还是回归内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