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外出挣钱的人的花絮

陈柏顺说,由于《出去挣钱的人》是青海作家在文革后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在拍摄过程中受到了省领导和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

一天,摄制组正在塔尔寺拍摄一个小市场的场景,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巡抚来了。”大家往里面看,看到有几个人向镜头走来。在他们面前是一个中等身材、看上去很能干的人,那就是当时的总督黄静波。黄静波省长与大家一一握手,并观看了近两个小时的拍摄。老摄影家黄心怡激动地说:“青海省政府和人民非常重视和支持这次拍摄工作。我拍过很多片子,州长亲临现场还是第一次。”

在青海湖拍摄时,时任分管文薇的副省长班玛·丹津还专程去看望了班玛。“我记得当时天气很热,副省长班玛·丹津特意叮嘱我要保证摄制组的食宿。领导的关怀支持和鼓励了摄制组的所有演职人员,大家都充满了热情,保证了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州长参观了这个班级

20世纪80年代,青海电影文学的创作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不仅专业作家写作,还有很多业余文学爱好者参与创作。其中,由曾为青海话剧团编剧的陈世连编剧的《出去挣钱的人》,是文革后我省第一部搬上银幕的故事片。

“影片真实再现了青海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积极组织起来,外出挣钱却不要钱。在新的生活洪流中,经过更多曲折的矛盾和斗争,凝聚成真挚的友情和单纯可爱的性格。外景大部分在青海湖、湟源、日月山、麦秀林场、泽库、塔尔寺等地拍摄,大量融入了青海‘华尔’、青海九曲等文化元素。青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当年亲自拍戏的陈百顺老人回忆道。

作为《外出挣钱的男人》的编剧,陈世连先生对30年前的往事记忆犹新。

陈世连说,之所以创作这样的剧本,源于1982《青海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员的文章《放羊归来》。

2月29日201165438记者借青海日报5月29日1982+01。发黄的纸似乎有一股淡淡的墨水香味。通讯员张三元的《放羊归来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他在海盐县金坛公社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金坛公社岳峰大队的包顺伦、常等7名汉族社员在去默勒草原的半路上挑了一群羊,搞集体副业。他们不为金钱所动,没有失去劳动人民的本色和抱负,没有赚“羊”钱。

“文章讲述的很简单,但是农民在金钱诱惑面前表现出来的本色和质朴打动了我。于是,我去了刚察、海晏等故事发生的地方,采访了《放羊归来》的作者张三元,走访了牧民。”陈石珍说。

回到西宁后,陈世连开始写作。“那时候是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家都想发财。金坛公社的牧民根本不为金钱所动,只想着集体利益。我想通过我的作品来歌颂这种精神。”被感动的陈世连,充满文艺思想,一气呵成地创作了剧本。1982 10电影剧本《狼与羊》初稿写好,陈世连将剧本送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不久,北京电影厂通知他去北京修改稿子。之后剧本被命名为《出去挣钱的人》,发表在《电影创作》三月号1983。

这时,好消息来了。著名导演张玉强在看过《外出挣钱的人》后,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他要把剧本重新加工,拍成电影!

主角的原型在海盐

1984年4月,外出挣钱的男人在全国上映,这和剧组的辛苦是分不开的。当时剧组还清晰地记得拍摄过程中发生的这些故事。不寻常的替身。

青海湖畔的夏天很短。为了在草原由绿变黄前完成预定拍摄,时间很紧。没想到,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活道具——菊青马突然生病了,别说让它训练表演了,连能不能活下来都不确定。我该怎么办?再换一匹马就意味着放弃之前所有的努力,唯一的办法就是为它找替身。原来的地方有成千上万的马,却很难找到这么一匹菊花青马,可以用来搭便车骑,长相更是相似!找马的战友们立即分头开车,在草原上来回奔跑,但带回的消息却令人沮丧。这时候多亏了几位热心的路人提供了重要线索,很快就找到了理想的替身。雨夜拍摄

8月初的夜晚,青海湖边寒风凛冽,大家都穿着皮大衣,准备拍摄“雨夜”的场景。前来支援拍摄的西宁消防支队两辆消防车和十几名消防员也忙着准备冒雨。

寒冷的草原一片漆黑,发电车和消防车的马达声划破了草原的宁静。当负责照明的同志将灯光对准帐篷和羊群时,“雨”俯冲而下,真正的拍摄即将开始。这时,被这一幕吓坏的羊突然拼命地跑来跑去。所有人都没有考虑从头上倾泻而下的冰冷“大雨”,试图阻挡。羊越来越惊恐,疯狂地奔跑。一个工作人员被羊撞了,半天起不来。导演助理李站在“雨中”像一个冰冷的男孩,跑来跑去指挥大家。大宝的扮演者陈佩斯穿着戏服在泥地里摸索。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抓拍了许多非常逼真的照片。

陈佩斯陷入了困境。

黄南麦秀林场山势雄伟,风景秀丽,溪深林密,鸟语花香,清泉绿草如茵。摄制组的同志们很少有大把的闲暇去欣赏山川风光,都在紧张的工作中全神贯注。

真正的拍摄开始了,地点选在麦秀山的腰部。靠近密林的一个草坡,尽头是百丈悬崖,十分险要。为了运输摄影器材,修建了一条简易公路。

这一天,陈佩斯躺在马车上表演。不知什么原因,菊青的马突然拔腿就跑,像离弦的箭,直奔草坡的尽头。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曾经去家里赶鸽子,练习上蹿下跳的“二儿子”大叫不好。然后他做了一个敏捷的跳水,飞出了车厢。就在这时,马车被撞得四分五裂,翻倒在草坡上。出套的马失去了重心,冲到了悬崖边上。突然,好像被钉住了。当陈佩斯从地上爬起来时,每个人都喝了一大口。

荧幕外的过去

1983年6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组来到青海。曾在青海省文化厅电影处工作的陈百顺全程接待和陪同摄制组,负责外联和后勤工作。

2011 12.29,老陈曼百顺通过记忆的碎片诉说着被时间湮没的往事。在他的记忆中,摄制组堪称“群星闪耀”——“除了张玉强导演外,还有、张艳、、王献、等著名演员,我省藏族演员拉毛先、诺日、康卓等也有机会向国内著名导演、演员取经。”

尤其是李作为副导演,给陈百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导演。在《出去挣钱的人》中,她担任助理导演。她看上去柔弱无力,而那时她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才华。她的组织能力和艺术天赋已经显现出来了。”经过不断的历练,李成长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女导演的代表,先后拍摄了《红粉》、《大明宫的诗》等影视剧。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李的新闻,陈百顺就会想起30年前在青海湖畔扎着辫子、表情严肃的李。

“穆白,一位来自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师,那时已经是中国著名的演员了。因为他经常在电影中扮演反面角色,所以他精湛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他生活中这么随和热情。在青海拍戏的四个月里,他从来没有喊过累和苦。记得有一次在Angstrom拍戏的时候,因为连续下雨,河水暴涨,穆白先生乘坐的汽车在河中突然熄火。花甲之年,他第一个跳下水去推车,没有大明星的架子。”说到这里,陈百顺连连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