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流程包括什么?
从实际运行来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主要业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划
在传统管理中也包括计划职能,但供应链管理中的计划却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供应链管理中的计划超越了狭义的职能范围,指的是使顾客所需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到达顾客手中的这样一个总体设计和规划过程。
2、实施
实施是促使货物和服务在供应链中实际流动。实施系统主要关注的是运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使日常的运作流水线化和白动化,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扩展资料:
供应链管理目标
效益
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部分,其目标便是获得宏观和微观两个效益。
物流的宏观经济效益是指一个物流系统的建立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其直接表现形式是这一物流系统如果作为一个子系统来看待,就是其对整个社会流通及全部国民经济效益的影响。物流系统本身虽已很庞大。
但它不过是更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寓于更大系统之中。如果一个物流的建立,破坏了母系统的功能及效益,那么,这一物流系统尽管功能理想,但也是不成功的,因为它未能实现其根本目的。
物流不但会对宏观的经济效益发生影响,而且还会对社会其他方面发生影响。物流的建立,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
物流的微观经济效益是指该系统本身在运行后所获得的企业效益。其直接表现形式是这一物流通过组织“物”的流动,实现本身所耗与所得之比。当这一系统基本稳定运行,投入的劳动稳定之后,这一效益主要表现在利润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一个物流的建立,如果只将自己作为子系统,完全从母系统要求出发,不考虑本身的经济效益,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行不通的。
应该说,一个物流系统的建立,需要有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的推动力,二者缺一不可。但是由于微观效益来得更直接,因而在建立物流系统时,往往只将微观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目的,具体来讲,物流业要实现以下目标。
具体目标
(1)服务。物流系统直接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这种服务性表现在本身有一定从属性,要从用户为中心,树立“用户第一”观念,不一定以利润为中心。
物流业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 ,“准时供应方式”,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2) 快速,及时。及时性是服务性的延伸,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取决于每一个环节,社会再不断循环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物资流通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社会再生产的周期越短,社会进步的速度越快。
快速,及时是物流的既定的目标,在现代经环境中,这种特性更是物流活动必备的特性。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等技术和设施,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3) 节约。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不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依靠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物流过程作为“第三利润源”而言,这一利润的挖掘主要是依靠节约。在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推动的集约化方式提高物流的能力,采取各种节约,省力,降耗措施实现。
(4) 规模优化。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
物流领域也存在规模效益,只是由于物流业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模式。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目的就是获得规模化效益。
(5) 库存调节。库存调节性是及时性的延伸,也是物流业本身的要求,涉及物流的效益。物流是通过本身的库存,起到对千百家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保证作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同时,物流又是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环,系统的建立必须考虑国家进行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需要。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都是库存调节的具体问题。
百度百科--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