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确立过程

2003年,武汉城市圈初步提出规划方案,以武汉为中心,建立包括黄石、黄冈、鄂州、咸宁、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等9个城市的城市圈(俗称“1+8”城市圈)。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在城市圈中作为龙头和中心的地位无可争议。但谁将成为城市圈中的“副中心”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2004年4月7日,《中***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更好地发挥黄石市鄂东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增强黄石市经济实力和集聚能力,加快黄石市发展成为城市圈次中心的步伐。当时,省内部分专家提议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为“副中心”。但由于黄石地域狭小、人口较少,能否担当得起城市圈“副中心”的地位曾遭受争议。

2007年,在湖北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黄石市被列为“副中心”城市。对黄石这一地位的确立,肯定了黄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黄石市发展寄予厚望。关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争论戛然而止,黄石在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的地位被正式确立。

对于黄石市是否具备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的实力,黄石市统计局根据2006年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统计公报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黄石市生产总值406.47亿元,居第3位,占武汉城市圈的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15亿元,居第2位,占武汉城市圈的12.3%;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在城市圈中居第4位;外贸出口总额3.98亿美元,居第2位,占武汉城市圈的8%;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居第2位,占武汉城市圈的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2元,居第2位。

数字提供了说服力。从2006年九个城市资料对比可见,黄石在武汉城市圈“次中心城市”地位清晰可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居武汉城市圈上游。从经济总量排名看,2006年,黄石主要经济指标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列武汉之后,均排第2位;GDP、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双双排在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排第4位。而经济增长速度排名也较靠前。

其次,从黄石主要经济指标所占比重看,在武汉城市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黄石主要经济指标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以上外,其他指标均在8%左右,但除武汉之后,黄石比武汉城市圈其他八个城市的比重大幅攀升,大大高于其他八个市市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均达到30%以上。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20.2%和23.1%。

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黄石具备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的地位毋庸置疑。“硬指标的背后隐藏着软实力,黄石作为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长期的科教文化积淀、充足的人才储备及‘黄老二’的优势等都是城市圈内除武汉外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发改委相关人士认为,这些优势如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黄石的发展不可限量,而这些软实力也必将长期支撑着黄石承担“副中心”城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