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

尽管比不上中美俄欧,不过日本的航天实力的确不俗。从可以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并让它取样后返回,就可以看得出来。

只可惜的是,日本并没有突破落月的关键技术,那就是变推力着陆发动机。没有可用的变推力着陆发动机,那自然无法实现落月取样了。所以说,日本也就是被卡在变推力发动机上了。

那么,落月为何需要“变推力着陆发动机”呢?众所周知,月球是有引力的,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知,靠近月球越近引力就越大。而探月器在降落月球的过程中,就要使用反推发动机来减速,使得探月器平稳的降落到月球表面。

而在降落的过程中,引力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变推力发动机具备精确的控制推力变大变小的能力,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引力,从而使得探月器实现快速下降,缓速下降,悬停避障等功能。

所以对变推力发动机的性能要求是相当的高,迄今为止也只有中美俄三国掌握该技术。我国的变推力发动机是在2005年研发完成的,推力可以在1200牛~7500牛之间进行无级调节,推力变比6.87比1。

也就是说,日本并没有掌握制造变推力发动机的技术,所以无法进行落月取样的探索。如果使用其他方法的话,那就很有可能重走印度月船2号的覆辙,将探月器摔在月球上。

其实日本早在1990就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又在2007年发射了月女神号月球探测器,比嫦娥一号还要早2个月左右。只不过单纯的发射绕月探测器的作用,远不如飞到月球上挖点土带回来有研究价值。尽管日本有探月计划,但是研制不出变推力发动机,那目的也是无法达到的。最终,也只能无限期搁浅了。

2014年12月3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H2A运载火箭搭载着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发射升空。而隼鸟2号在飞行5年之后,于2019年2月22日在龙宫小行星表面着陆,并在获取样本之后,于2020年12月6日在澳大利亚着陆。

从距离来看,隼鸟2飞了3.5亿千米之后,才到达龙宫小行星,进行取样返回。而月球距离地球为38万千米,可见隼鸟2飞了那么远,还能准确地找到龙宫小行星,并着陆取样返回,日本的航天技术还是有两两把刷子的。

上文也说了,在月球上取样返回,是离不开变推力发动机的。而取样小行星就不需要变推力发动机这种高端产品,毕竟小行星的体积很小,而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只需要追上它,着陆在上面也不是很困难。

也就是说,在月球上取样返回的难点主要就是变推力发动机,而小行星探测的主要难点就是深空测控网络。两者相比,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领域的。

月球取样主要是与技术有关,需要在技术上攻克变推力发动机。从只有中美俄三国可以制造出变推力发动机,就可以知悉其制造难度有多大。

而深空测控网的建立主要与地理位置有关,其他国家不同意的话,那根本就没有办法建立。而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的成功,离不开美国的深空探测网。

但是隼鸟2号在上亿千米千米外,仍然能够接收到地球发射的指令,所使用的科技也不俗。

也就是说,日本只是制造了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而其他的通信等全靠美国的支持。上文也提到了,落月和落小行星的难度并不在一个直线上。可以说,两者的难度就是不同种类,也无法进行鲜明的对比。

而日本正是,没有突破变推力发动机的技术壁垒,所以才无法进行落月取样。而在美国深空探测网的支持下,也就可以进行小行星取样。如果没有美国深空测控网的支持,估计根本就无法跟踪找到龙宫小行星的位置,那就更不用提采样返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