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指的是什么意思
“春捂秋冻”是指在天气变暖时不要急于换掉棉衣,天气变冷时也不要突然穿得过多。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每年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相对都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
科学依据
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常常有3-5°C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特别是,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
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从室外走进室内,气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冻”,以防出汗伤阳,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