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桂芳的个人事迹
身残意坚
一九七九年,处于半瘫痪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帮助下,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这一天,她重新登台,与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恋》的“送信”选段。容纳一万多人的文化广场座无虚席。以后,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一批批尹派弟子的成长与成熟,是尹桂芳艺术生命的延续,用她自己的话说:“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
尹派味道
20世纪80年代,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派小生艺术创始人尹桂芳在电视台录制个人艺术集锦。其中包括尹桂芳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屈原》片段,在这出戏里,尹桂芳一改以往儒雅俊秀的小生形象,以老生应工饰演大诗人屈原。其中的《天问》,尹桂芳运用绍兴大板,白口和唱腔交叉呈现,慷慨激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然而,一位年轻的乐队成员听后竟说:“咦,一点尹派味道都没有嘛。”尹桂芳一愣,继而笑笑说:“小鬼,尹桂芳唱的都还不是尹派啊?”正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流派艺术,中国的戏曲艺术才如此色彩斑斓。然而,流派一旦形成和固定,“懂行”的观众就会以流派特征要求流派传人,甚或像上述那位乐队成员,竟以条条框框约束起流派创始人来。其实,尹桂芳当时跟那位乐队成员还说了一句话:“我的唱腔都是根据人物来的,可不能在‘屈原’里放何文秀的唱腔。”所以,学流派,切不可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只求学得像,而要根据人物塑造的实际需求进行运用和突破。
《梁祝》
作曲家何占豪道:在浙江工作的他无意中听到尹桂芳演唱的《山河恋》,他被深深吸引了。来上海工作后,哪里有尹派演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世纪50年代,单位领导让他为梁祝谱曲,“要写深刻的,很美的。”何占豪有些犯难。一天,家门口正好有尹桂芳的演出,许多工厂女工虽然很穷,穿着开口的鞋子,但还是拥到剧院门口探着脑袋看,“每次听到‘妹妹呀……’这一段时她们就特别兴奋,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正是那一刻,何占豪突发灵感,写下了《梁祝》的开篇曲:“咪索拉多锐拉多索……是从尹老师那偷来的。”
与《红楼梦》
锡佩说:“惊闻越剧艺术大师尹桂芳魂归道山,悲痛久久地笼罩在我的心头。回想那时赵志刚在上海大剧院创演新编《红楼梦》的消息,我是何等地为尹桂芳感到欣慰”。
赵志刚谈到他曾向恩师尹桂芳请教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之关键,已病重不能言语的尹桂芳艰难地用心写出了一个“情”字。这一字恰恰道出了我多次欣赏尹桂芳表演贾宝玉的深切感受,也点明了尹派艺术的魅力和经久不衰的剧艺真谛。
贾宝玉是尹桂芳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个人物,也是她塑造的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创演的《宝玉哭灵》,凄凉幽婉,成了当年电台的热门演播节目。“哭灵”一场,她演宝玉不顾一切地冲到潇湘馆门前,看到黛玉的灵位,倏忽止步,知道黛玉果真死了,不由心如刀绞,颤抖地呼喊“林妹妹”,撕心裂肺地叫道:“宝……宝玉来了!”语气咽塞、泣不成声地扑向灵桌,默然跪下,无言叩首。每演至此,全场观众无不为之泪下。令观者感到眼前的人物确是不事雕琢、天然成真的宝玉,确是深知黛玉脾性、温柔纯真的宝玉。
尹桂芳在十年浩劫中身遭迫害而偏瘫,但她仍锲而不舍地传艺,又幸得其弟子尹小芳的辅助,乃至今日的弟子赵志刚、茅威涛等均在发扬尹派艺术之真谛上深下工夫,并获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这也是对永远留在观众心中的艺术家尹桂芳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