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如下:

发展过程:

1945年6月,冯·诺依曼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Stored Program 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为通用计算机。

冯·诺依曼计算机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冯诺依曼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数据的处理和控制方面,但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特点:

(1)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访问。

(3)指令和数据均可用二进制表示。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5)指令在存储器中按顺序存放。通常,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运算结果或指定的条件来改变运算顺序。

(6)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简介及功能:

1、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简介:

冯·诺伊曼结构(von Neumann architecture),也称冯·诺伊曼模型(Von Neumann model)或普林斯顿结构(Princeton architecture),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计算机设计概念结构。

依据冯·诺伊曼结构设计出的计算机称做冯·诺依曼计算机,又称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从本质上讲是采取串行顺序处理的工作机制,即使有关数据已经准备好,也必须逐条执行指令序列。而提高计算机性能的根本方向之一是并行处理。

2、功能: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一般具有以下五个功能:必须具有长期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的能力;能够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等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程序走向,并能根据指令控制机器的各部件协调操作;能够按照要求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