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之子舒乙去世,他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做出多少贡献?
惊闻噩耗,4月21日,著名作家老舍之子舒乙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有人可能认为他的名气远不如其父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界和文学馆也没什么贡献和影响。其实,事实上舒乙先生这一生对现代文学馆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研究他父亲。何出此言,原因有三:
1.他不仅仅是老舍之子,是林业化工专家,还是作家
父亲老舍从未期待过子承父业当作家,青年舒乙很早就成为我国林业化工领域的技术专家。他与文学界结缘始于不惑之年。半途跨行子承父业,成了作家,这一切源于当时一些现代文学研究者,希望舒乙协助研究老舍先生。
舒乙花了好几年时间进行走访、调研,掌握了大量资料,把老舍先生的经历整理成书,期间,舒乙开始以散文形式写作关于老舍先生的作品,他的第一篇作品就是《老舍的童年》,因文风朴实,真实可感,作品得到《人民日报》连载,广受观众喜爱。
后来,舒乙在1984年加入中国作协;198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专集。后来躬耕不辍,一直坚持散文、传记创作,兼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先后出版了《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专著。
2.他是作家,还是美术界的跨界新星
都说优秀的人从不只是一方面优秀,笔耕不辍的舒乙,竟然在60岁高龄再次折腾自己,跨界拿起画笔,学习画画,让人惊奇的是,没有师从任何画派的舒乙后来相继办了十多次画展。
3.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他一生的羁绊
要说舒乙一生付出的心血最大最突出的地方,莫过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虽然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巴金先生倡议建立的,但真正为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是舒乙。自1984-2002年之间,舒乙历任副馆长、常务副馆长、馆长。
大到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建新馆,小到文学馆布局设计的门把、壁画镶嵌、作家签名瓷器等细节,再到文学馆的馆藏资料、物件等,文学馆的一切建造大小事情都是舒乙一点一滴琢磨出来的。可谓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今天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舍建设有特色的,馆藏内容丰富,都离不开舒乙先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毫不夸张地说,文学馆的一草一木,一品一物,都倾注了舒乙先生的大量心血。身为老舍之子,他还曾无偿捐赠出了许多老舍先生的珍贵手稿,成了文学馆的镇馆珍品。
舒乙很好地传承了父亲的?舍予?精神。2013年,舒乙协同兄弟姐妹,将老舍夫妇生前珍藏的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傅抱石的《桐荫图》、林风眠的《川江图》等20幅字画精品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倘若要用一句话形容舒乙对中国文学馆的贡献如何,那么可以很客观地概括:他用近20年的时间,树立起了一座中国现代文学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