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附近有没有卖什么特色小吃的地方,能带回去的。

1.后海,小吃一条街;

2.护国寺小吃也不错;

3.新街口(积水潭医院附近)有"华天"连锁也很好吃

4.东四十条那里有一家名叫"福家楼"的饭店有老北京特色小吃,如豆汁\麻豆腐\灌肠\炒红果\驴打滚\豌豆黄等.

不知道这些够不够,不够还有"地安门小吃店"

北京特色小吃查询 /wiki/index.php?title=%E5%8C%97%E4%BA%AC%E7%89%B9%E8%89%B2%E5%B0%8F%E5%90%83&curid=5094&diff=7881&oldid=7761

+ 北京特色小吃

北京的特色小吃,多为大众化的吃食,其制作讲究,但用料却以简单为上,因而价格也是走的大众档次,讲究物美价廉。

其中,清真做法的受江南食风影响,擅制糯米糖食,肉类只用牛、羊,以烧、酱为主;汉民则精制各种面类主食,肉类则多选用猪肉,以卤煮为主。另外,清代因坐吃皇粮而变得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利用他们过剩的精力和才智琢磨出来一些类似小吃的民间菜,从炸酱面、疙瘩汤,到扒肘子、葱爆羊肉,形式多样。小吃还包括老百姓家制的各类面点、酱菜以及卤味,其形式多样、制作简单、味美可口而又经济实惠。

<CENTER><B>--------------------------------------------------------------------------------

<P>

爱窝窝</B><P>

</CENTER><P>

爱窝窝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以往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可见这种食品在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据说,窝窝后来又得名爱窝窝,是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当然不敢自称"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

爱窝窝的做法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晾后揉匀,揪成小块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而成的馅既可。 由于爱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

<CENTER><P>

</CENTER><P>

<P><CENTER><B>--------------------------------------------------------------------------------

<P>

豆渣儿糕</B></CENTER><P>

豆渣儿糕又称豆豆昔儿糕,碾碎了豆子叫豆豆昔儿。豆渣儿糕是北京小吃的品种之一。

豆渣儿糕所用的原料是江米面,加水蒸熟,用屉布沾水揉光滑,分成两块;白芸豆洗净煮烂,揉成碎块,用净案板将一块江米面拍成长方形,上边抹上豆馅,然后再铺上一块江米面。两层面,一层馅,最后把豆渣儿碎块撒放在最上一层,切成相同小块,粘白糖或浇红糖水,冷热吃均可。豆渣儿糕糯口,有豆豆昔儿的清香味。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对北京小吃豆渣儿糕有这样的描述:"豆渣儿糕价值廉,盘中个个比鹣鹣。温凉随意凭君择,洒得白糖分外甜。"过去卖豆渣儿糕的大都是挑担叫卖,卖时,用筷子一双,挟糕两枚,所以说"盘中个个比鹣鹣",鹣鹣是比翼鸟,喻一双;"洒得白糖分外甜"既写实,同时又将这一双比翼鸟的比喻赋予了甜蜜的含义.

<P><CENTER><B>--------------------------------------------------------------------------------

<P>墩饽饽</B><P>

</CENTER><P>

墩饽饽是北京小吃的一个品种。

饽饽是北京人对面制点心等食品的一种称谓。在客人来了要摆饽饽、 煮水饺,称煮饽饽,因此北京糕点店旧称饽饽铺。

墩饽饽也可说是北京宫廷小吃的一个品种。清以后的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为皇室做美点。

墩饽饽做法是:用酵面加碱、白糖、桂花揉在一起,搓成小条, 并摁成中间稍薄周围稍厚的扁圆形,先用饼铛用微火烙,两面呈黄色后, 码入烤盘,入炉烤熟。

墩饽饽颜色白黄,松软有弹性,味甜润,宜凉吃。所以烤熟后要晾凉,或放在木箱中闷软,适合于老人食用。

<P><CENTER><B>--------------------------------------------------------------------------------

<P>锅饼</B><P>

</CENTER><P>

锅饼由山东传入,也称山东锅饼,很早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的品种之一。

顾名思义,就能知道锅饼是用锅烙出来的饼。如果用500克面,则加200克水来和面,发面要硬一些,然后对碱揉匀至光滑,擀成3厘米厚的圆饼,上面用花杖擀出花纹,放在锅铛上用微火烙,然后盖上锅盖两面烙,熟透即可。

锅饼卖时用刀切条,特点是筋道利口。

<P><CENTER><B>--------------------------------------------------------------------------------

<P>芥茉墩</B></CENTER><P>

芥茉墩是百姓家的寻常小菜。

很多讲究北京味儿的家庭主妇都要在大白菜上市、快过年的时候,做芥茉墩儿。过年吃得油腻,可以用芥茉墩来换换口味。它的味道清爽,利口,解腻。

做芥茉墩,要选细长棵的大白菜,去掉外层老帮洗净,切5厘米左右的段,用开水浇烫一下,置入洗净的瓷罐,码一层菜段,撒一层白糖,抹一层芥茉,然后再码一层菜段,再 撒白糖、抹芥茉,一直将罐或盆码满后,适量地放一些白醋,最后用大白菜叶子盖在上面,盖好盖,过几天就可打开食用了。

食用的时候,要用干净筷子把芥茉墩逐个地夹出来,放在小碟内,再倒些原汤,味道酸、甜、脆、辣、香五味俱全。

<P><CENTER><B>--------------------------------------------------------------------------------

<P>肉末烧饼</B><P>

</CENTER><P>

肉末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宫廷小吃品种。

烧饼做法独特,是用发面和好对碱,加一点白糖揉匀,揪成小坯子,将坯子用手掌在案板上压成圆片,在圆片中央放上沾有一点香油的小面球,将其包进去,然后手按成5厘米厚 的扁圆形饼,饼上刷上点糖水,粘上芝麻仁,麻仁面朝上,放入特制的有柄的饼铛中,用炭火烤熟。烧饼中间之所以要夹上沾香油的面球,是为了在吃的时候,掰开后能完整的取出,使烧饼中空,用来夹炒肉末。

据说这种吃法是清宫的老佛爷慈禧想出来的。宣统溥仪的胞弟溥杰先生的日籍夫人爱新觉罗·浩写了一本《食在宫廷》的书,谈到炒肉末时说,这个菜是西太后想出来的。它的制法是"猪肉切成末,青豆洗净切成末,葱、姜分别切成末。锅内放油,烧热后下肉末,炒至肉末无水分时投入葱、姜末,炒后加入青豆末,搅炒数下,倒入酱油,炒到汁尽时出锅装盘,即可供膳"。肉末烧饼中夹的肉末就是这样炒出来的。

肉末烧饼不仅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也是清宫内的御膳。

北海公园内的仿膳饭庄每天都有供应。

<P><CENTER><B>--------------------------------------------------------------------------------

<P>馓子麻花</B></CENTER><P>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

它的制作方法是: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搓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左右一个的小块。再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40克左右一个的小块粘上拌好的麻仁,搓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搓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的油要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形,然后再整个放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P><CENTER><B>--------------------------------------------------------------------------------

<P>酸枣汤</B></CENTER><P>

北京夏季时令小吃的一种。

旧京城京畿郊野随处可见小酸枣树,农民称它为酸枣棵子。每当夏末初秋,乃至冬季,均有红熟的枣果挂满枝头。人们采来晒干,洗净,既可当果子吃着玩儿,又可在来年的暑天加水熬成酸枣汤,盛入罐内、瓶中,封严口子,沉入水井或用冰镇,用来解暑。

酸枣汤酸凉沁心肺,不仅能解渴,还有养人治病之功效。酸枣仁可养心安神,治虚烦不眠、惊悸等症。故旧京城农家有"酸枣儿酸,酸枣儿酸,酸枣儿熬汤解渴、治病不花钱"的谚语。酸枣汤中加适量黑糖及蜜制桂花,酸甜香凉。

<P><CENTER><B>--------------------------------------------------------------------------------

<P>炸饹馇盒儿</B></CENTER><P>

炸饹馇盒儿是一种油炸小吃。它的原料是杂豆面和蔬菜。其制法是将杂豆面和成糊,放在铛上摊薄,熟后铲起备用,将香菜、胡萝卜、葱花等切碎,加进 五香粉、香油、盐等拌合成馅。铛上抹油,再摊一张杂豆面糊,将拌好的馅均匀铺上,然后将预先作好的那张杂豆面饼抹一层面糊,放在馅儿上边。 将做好的饹馇盒儿切成方块,入油炸即成,其口味外酥咸香。

<P><CENTER><B>--------------------------------------------------------------------------------

<P>炸年糕坨</B></CENTER><P>

炸年糕坨是春节过年时时令小吃的一种。

炸年糕坨的制法是:用黄米面或江米面,加水和成面团,上笼蒸熟,熟后取出稍晾一会儿。将蒸得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匀,搓成圆条,揪成小块,用手压摁成圆饼,再把两个饼摞在一起,用力摁一下,使其粘住,即成年糕坨了。

在做完的年糕坨表面涮上花生油,以防皴裂。在锅内倒入花生油,用旺火烧八成热,分批下入年糕坨,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装在盘内,撒上白糖即成。

炸年糕坨外皮焦酥,内质软糯,醇香甜润,只有趁热吃时口感才好。

--------------------------------------

我的部落: 行遍天下

/Tribe/homepage.aspx?tribeid=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