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玛·伯格曼的代表作是什么?

20世纪40年代,他写了第一部电影剧本《酷刑》(Hets,1944),尖锐地批判了瑞典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的野蛮、专制、残酷的压迫,并被阿尔夫·斯约堡拍成电影。1946年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危机》(Kris,1946)。(1948)、渴与狱(Fangelse,1949)。中期创作在50年代初的电影艺术中开始走向成熟。50年代中后期,随着《夏夜的微笑》的发展,《第七封印》(Sjunde inseglet,Det,1957),《野草莓》(Smultronstallet,1957),《脸》(Ansiktet,1958),六七十年代,大部分作品都是用相机窥视人的灵魂,比如《沉默三部曲》,也就是《镜中依旧》(19666这些电影排除了戏剧冲突和故事叙述,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探讨了现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和人生的孤独与痛苦。这一时期多采用室内心理剧的结构形式,在一个看似狭小的空间里展现人们内心无比广阔的时空变化。成熟创作1977拍摄反法西斯电影《蛇蛋》(1977)。1978年,他拍摄了自己最具剧场感的电影《Hostsonaten》(1978),描述了事业与英格玛·伯格曼家庭的矛盾,母女之间的隔阂,以及她们爱恨交织的关系。这部电影由英格丽·伯格曼主演。1982年,伯格曼着手拍摄范妮·奥奇·亚历山大(1982),他称之为“最后一部电影”。这是他出演的角色最多、情节最复杂、规模最大、视野最广、拍摄成本最贵、放映时间超过三个小时的电影。这部电影有60个带台词的角色和1200个临时演员。是一部融合了喜剧、悲剧、闹剧、恐怖片的家族编年史。伯格曼过去电影中的主题和人物,以及他所痴迷的一切,在这部电影中都有重复。他声称这部电影是“他导演生涯的总结”,是“热爱生活的轻松赞歌”。80年代退役后,他在1983拍完《范妮与亚历山大》后宣布不再拍片,但实际上他仍然通过自己的剧本对瑞典电影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992年,著名的丹麦-瑞典导演比利·奥古斯特执导了伯格曼写的电影《戈达·维尔扬,Den,1992》。这部关于伯格曼父母爱情生活的电影获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同年,伯格曼的儿子丹尼尔·伯格曼也将父亲的小说《Sondagsbarn》(1992)搬上了银幕。1996年,伯格曼的另一部剧《恩斯基尔达·萨姆塔尔》(1996)被他长期合作的女演员兼导演莉芙·厄尔曼拍成了电视剧。2003年,瑞典国家电视台制作了电视电影《萨拉班德》( 2003年)。这是自《范妮与亚历山大》之后,20多年来唯一一部在电影院与观众见面的伯格曼故事片。在法国著名女演员让娜·莫罗的建议下,这部电影参加了由安格尔首映电影节组织和策划的在瑞典电影大师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