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寻道(仙曲之某篇)

如果只是走一下形式

如果只是录一下风景

如果只是打着修行之名游历

如果只是用文字来表达一种名誉

不如回家打工种田地

那漂浮的云不会落地

地上的尘埃也登不上云梯

绵山寻道解说词

一、引子:

绵山位于太原市南面的介休县境内,绵山又称“介山”,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请曾“割股奉君”的介子推出山为官,但介子推无心事君,归隐绵山之中躲避。晋文公便下令烧山,最后介子推被焚于绵山之中。晋文公为表示纪念,就改绵山为介山。

据《列仙传》记载,说介子推并没有被烧死,而是羽化成仙,后来还有人见他,改名为王光,跟仙人伯子常一起出游,东海卖扇,普渡众生。

绵山植被茂密,环境清幽,人杰地灵,是我国最古老的养生之地。传说活了八百多岁的彭祖也曾经在这里修练养生。由此看来,介子推得道成仙也许在情理之中吧!

(从绵山的大场景推进)

二、简介

绵山是中国佛教重地,历史渊源已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到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修行寺院,是修行者的寻道之地,佛、道文化在这里兼容并存。

群山间高楼危耸,雕梁画栋,虽无富丽堂皇雍荣华贵,却得清幽玄奥古朴典雅。其殿塔墙上的壁画----唐宋塑彩,近乎于盛唐时期豪华服饰的众仙,鸾佩羽衣,腾云而至。飞天众仙,千姿百态,灵妙飘逸。亲临此境,不由得使人置身于 “仙之神兮纷纷而来下”的壮丽场面,似有一种包容天地,吞吐万物的大气。使寻道者犹如游徊在圣灵的仙境。(从佛、道、儒、释教,唐朝壁画切入唐密的图片)

三、历史古迹

绵山,这座历代实行者的隐修之地,是佛道两家的显密合融的体现。唐朝的和尚师显、恩本;宋代的玄智、智玄、明哲;金代的神远、普钦;元代的圆空;道家的松竹道人等诸多修行者,留下了珍贵的体悟碑文和偈语。从修行礼仪的闭关清规;到调息、练气;还有赤松子的引坐,张子房的性命双修。及如何参禅的妙诀,碑文铭刻清晰可鉴。

晋文公、石勒、李世民等众多历史名人曾登临绵山,有不少诗人留下了赞美绵山的诗句。纵观历史,尤其是唐朝时期的佛教和唐密,空前鼎盛。几乎每个朝代都留有修行者的足迹。(以碑文为主)

四、人物简介

绵山有两位佛教历史人物是佛道发展的里程碑,一位是净土宗祖师昙鸾。第二位是汉人中唯一成佛的志超。

净土祖师昙鸾大师

根据唐《续高僧传·昙鸾传》记载和我们的考证,昙鸾大师在五台山因注《大集经》,劳累染病,四处求医,游至汾州泰陵,忽见天门洞开,受空王佛点化,来到绵山抱腹寺,在修行洞中闭关养气,悟出《服气法》、《调气论》、《疗百病杂丸方》等养生疗病的菱数卷。后来他从南梁返回洛阳,遇菩萨流支专修净土后,名声大振,魏主号为“神鸾”,并敕令住并州大岩寺,即绵山抱腹寺。在此后十余年间,昙鸾先后《注往生论》二卷,并撰写出了《赞阿弥陀佛偈》一卷,《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由于当时投拜昙鸾门下的僧侣和信徒太多,抱腹寺已容纳不下,昙鸾“一夜之间飞往对山”,创建了铁佛寺,开设讲经台,后人称为“鸾公岩”。在此期间,他常往返于汾介之间,前往石壁玄中寺弘扬净土。乐魏兴和四年,昙鸾圆寂于本寺修行洞中,被弟子们包塑其身,后战乱毁坏,唐中和年间,回銮寺住持惠真奏请僖宗敕建舍利塔,重塑金身。现在抱腹寺内有昙鸾祖师修行洞,洞前有明代《昙鸾修行记》碑及名人游记碑数通,昙鸾金身像在正果寺大殿供奉。(以佛像正果寺录像为主)

空王佛志超大师

据佛典记载:空王佛是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同的祖师,因而抱腹寺是净禅同祖、禅净双修的千年古刹。据传说志超是空王佛托生转世的活佛。俗姓田,祖籍陕西冯翊,后移居山西榆次源涡。二十七岁时因为民请命遭迫害离家出走,投太原蒙山开化寺高僧慧瓒为师,与净土宗另一位大师道绰同拜一师。后被派往河北真定参与临济宗的创立。武德元年,率弟子二十余人至长安参加开国庆典,受到唐高祖特殊礼遇,“待之若仙”。武德五年辗转来到绵山抱腹寺。贞观十四年,长安大旱,唐太宗向绵山祈雨,果然天降甘霖。次年春,唐太宗亲自来到绵山礼佛谢雨,恰遇志超圆寂。太宗望空而叹:“此行空望佛也”。顿时,抱腹寺上空出现“空王古佛”四个金字,唐太宗敕封志超为“空王佛”,并敕建云峰寺。志超的“包塑真容”现供奉在抱腹寺石佛殿内。(佛像图片为主线)正果寺供奉的12尊真身舍利,被专家称为世界奇观。

五、大罗宫简介

“大罗宫”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三清上,曰大罗”。道教认为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六重,最上层为大罗天。大罗宫之意就是建在大罗天上的宫阙。在此朝拜无形、无名、无上元祖先天大道,三清四御等道家诸神,有祷必从;天桥洞神宫,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复修,张良、诸葛亮、李淳风、刘伯温都曾在此修行;一斗泉洞真宫,唐高宗李治所复修;朱家凹,朱元璋之父朱五四修行地,这里修行成就者甚多。大罗宫有讲经台,墙上悬挂着全国百位书法家书写的《道德经》和阎吉英撰写的序,书中有赵朴初、董寿平等大师的真迹,抬头仰望,博大壮观,气势宏伟,可谓洋洋大观。该书由北京荣宝斋木板雕刻而成,这些木刻乞今为止为道家、道教之最。曾有人撰文称其“可与布达拉宫媲美”。

绵山的栖贤谷是一条狭长而曲折的深谷,尤其是沿着镶在石壁上的钢板悬梯向上攀岩时,仰望一线天,脚踏悬天栈,耳听幽谷声,险道惊魂颤。有人称之为修行者的“天梯”。正是修行难,难于上青天。追寻先贤者的足迹, 认真的前行,又仿佛走在自己的心路上,如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意境。

(大罗宫和佛像、碑刻为主)

岁月沧桑,有多少苦苦的修行者,到这里探索和寻找佛道的真谛。一路走来,沿着历代以及近代大成就者的足迹,正所谓:绵山寻道不思归,问道中南实修人,踏破青山诚心在,隐士吐密撒真金。(大罗宫及佛像景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