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的社会反响
1,有道是:取回真经返神州,荣归故里使人愁。都说家乡变化大,谁知遍地烂尾楼!另有诗为证:大圣故里美名扬,六千万元摆道场。如今已成烂尾楼,娄烦百姓很受伤。
2,搞名人故里开发首先应该尊重史实,要有证据支撑;
3,搞名人故里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这究竟是对社会有利还是无利,如果劳民伤财,那就实在没有必要。
4,用钱堆不出美丽的“名人故里” 据史料记载,山西娄烦,明代以前称楼烦,唐高祖李渊曾任楼烦郡太守,唐宋时楼烦为皇家的“御马监”,史称“楼烦骏马甲天下”,这与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当过“御马监”的“弼马温”完全相吻合。娄烦仍存有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的明代弘治(1488年 - 1505年)、正德年间(1506年 - 1521年)就制成的西游记寺钟、碑石和花果山上始建于唐代猴王庙等文物实体。在娄烦花果山下有历史悠久的大圣堂、道人沟、潘家庄蟠桃园等西游记地名村庄,而且当地居民大多数都姓孙,民间还流传有孙悟空原型孙大廷的口碑传说。 《西游记》的思想资源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儒、释、道三教,而娄烦自古以来三教文化很兴盛,自今还有一座始建于南北朝三教合一的寺院“三教寺”。除此之外,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曾阐述过孙行者的老家在山西娄烦的信息,清康熙县志更有“孙悟空娄烦人”的直接记载。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大思想家傅山所著的《傅山全书》卷三十八中曾经透露过孙行者是山西省静乐人。娄烦原属于静乐县,是1971年分出去的,娄烦境内有弼马温像、花果山、御马庙、还有唐代的御马街。
事实上,不止是娄烦,山西各地都有关孙悟空的传说,还存有壁画、古石碑刻。而这其中最有利的证据是静乐县志记载的:娄烦有花果山与铁钟。娄烦境内的花果山下几个村内人家都姓孙;在娄烦境内也有一明代庙钟,刻有孙悟空四人取经之图,铁钟上刻有铸造时间为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比《西游记》成书早七八十年,比吴承恩出生还早两年。
据《新唐书·旧唐书》中记载,李渊曾为娄烦郡守,李世民的六匹千里马都出自娄烦。《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记载:孙悟空九见黄河清。这也说明了孙悟空与黄河有关系。
在吴承恩出生之前,娄烦境内就出现了很多关于孙悟空的传说,它的原型是孙大廷。从地方方言、地名、村名、寺庙、玉帝庙上看,在《西游记》里均有体现。猪八戒沟、大圣堂,在明代现存的石碑上都有记载。 在娄烦民间,流传一个孙大廷的故事:数百年前的一个夜晚,星稀月明,在娄烦县的花果山下有一个潘家庄村,一户姓孙的人家还没有休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正躺在炕上玩耍,母亲正在油灯底下纳鞋底。突然,孩子对母亲说:“娘,我要长大!”话音刚落,只见他开始不停地往大长,眼看儿子在无止境地长高,母亲急忙用鞋底在他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孩子不长了,这个男孩就是孙大廷。
孙大廷长到十几岁时,总喜欢在房顶、树杈、山腰寺庙等处睡觉。一天,他在村南的三关庙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发现衣襟竟被庙里的柱子压住。他一急,一支胳膊抱住柱子向上提,竟把柱子拔了起来,把衣服从底下抽了出来。从此,便有了一身大力气。
有了一身惊世骇俗的力气后,孙大廷开始帮村里人做好事。潘家庄村口有一块巨大的碾盘和一块碾滚,相传就是他当年一人挑进村子的。而且当年村民用的煤,很大部分都是他与煤场窑主打赌得到的。
有一年,朝廷举行比武大赛,孙大廷被举荐去考武状元。当时正值奸臣当道,身怀绝技的他,因没有打通官节,落榜了。落榜后的孙大廷,在花果占山为王,除了训练了一批士兵外,还将山里的猴子训练成有素质的猴兵。因此人们称孙大廷为猴王,官府得知后,派兵包围了花果山进行招安,孙大廷将兵送给朝廷,自己便去了花果山清凉寺出家当了和尚,师傅赐法名为“悟空”,因其俗家姓孙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孙悟空”。 花果山又名龙和山,山顶的清凉寺,始建于唐代,后毁于战火。存重修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 - 1521年)八卦形石庙一座,被当地群众称为“神猴庙”。庙内有孙悟空石雕像。山上有水帘洞,山中树木葱茏,山花烂漫,在庙的周围春、夏、秋能够嗅到甜瓜的香味。山的西北部有一村庄叫道人沟,每当夏秋之交日落以后,站在山下面西望群峰,只见周围高山已是黑影幢幢,唯有花果山阳光照耀,山后霞光四射,五彩缤纷。此景被誉为奇特的“龙和晚照”。传说是玉皇大帝派天将捉拿孙悟空斗到天黑时,让太阳神返回所致。
在花果山上,有一个御马场,是唐朝时期的皇家牧监(养马场)。相传在唐朝时期,牧监内饲养着千余匹千里马,有一只猴子不停地在马中间上蹿下跳。史料上记载,这就是弼马温。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热热闹闹的山西娄烦“孙悟空孙大圣故里”景区折腾了两年,投资6千万,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曾经争得面红耳赤的“名人故里”,建设过程却是虎头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