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回家黑衣人尾随,卸妆吓跑跟踪者”,全棉时代的广告创意你能接受吗?

就我个人来讲,我不能接受全棉时代的广告创意,因为这个广告创意已经超过了自己所要表达的幽默的范围,反而是进入到了低俗的界限。全棉时代固然想要将自己的卖点更大力度地表现出来,但是它所表现的创意发生了偏差,将广告创意放置在女性化妆前后反差的话题上面,过分夸大女性卸妆前后的巨大差距,整则广告看起来有些不尊重女性,甚至还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这做广告创意的出发点肯定不是建立在抨击女性化妆的方面,但是在进行广告创意的拍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这其中的关系,呈现出来的内容反而引起了社会群体的厌恶心理。

1.全棉时代推出的新广告引起网友抵制

其实就目前的广告发展来讲,的确有很多广告脱颖而出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并被牢牢记住。但是脱颖而出的方式,我觉得最好还是以一种恰当愉悦舒适的模式,而不是一种心理上的反感和厌恶去加深印象。因为反向的营销手段对广告、产品和品牌方来讲,都是会大打折扣的,也会让消费者下降对品牌的信赖和美誉度。通过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论,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品牌形象在整个营销环节的重要性。而全棉时代推出的这则新广告无疑是走错了路,让自己的品牌形象直线下降。

黑黝黝的街道,黑漆漆的光线,黑漆漆的鬼鬼祟祟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女性内心倍受挣扎而且恐惧,正在她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自己背包里面有一袋卸妆棉。而卸妆棉发挥作用的模式竟然是女性卸妆之后变成了一个丑陋的人,前后的差异瞬间将鬼鬼祟祟的跟踪者吓跑了。这就是一个让人很迷惑的广告创意,莫非创意是幽默感?可是表达的时候却是浓浓的恶意,女性化妆只是为了美化自己,卸妆的差异哪里会有这么大!

2.广告创意的想法和实践需要综合建立

全棉时代的广告受到网友的大力批评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广告创意和广告表达二者之间的联系。在进行广告创意的表达的时候,我们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的大环境,也要考虑到创意的恰当性。就好比之前的杜蕾斯广告,正因为过了一个度,遭到了官方的批评。总之,广告创意需要有限制,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