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是什么意思呢?

可汗是四世纪以后蒙古高原游牧民族高级政治体首领的称谓。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最初这个称呼最早被用于称呼鲜卑部落的酋长,也作“可寒”。

可汗作为一国之主的称号最早始于402年柔然首领社崘统一漠北自称。类似于汉语的国王;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柔然、突厥、回鹘、吐谷浑、黠戛斯、蒙古、满洲等族群对首领皆称可汗;蒙古帝国灭亡后受其影响,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等国和东欧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等突厥化穆斯林国家君主也开始称可汗。

史实记载:

中原记载的可汗的称号最早始于261年拓跋氏,而可汗作为一国之主的称号最早始于402年柔然首领社崘统一漠北的自称,《魏书·列传第九十一》:“于是自号丘豆伐可汗。”南朝的《宋书》记载可汗鲜卑语称“可寒”,原意是一国之主之意。

《旧唐书》记载“可汗者,犹古之单于;妻号可贺敦,犹古之阏氏也。”《木兰辞》中有“可汗大点兵”,可汗指代北朝皇帝。唐朝杜佑谓:其“犹言皇帝”。《吐谷浑传》:楼喜拜曰:“处可寒,虏言:‘处可寒, ,宋言尔官家也”。此文重见于《魏书》、《北史》等书的各《吐谷浑传》。

唯“可寒 ”作“可汗”《通鉴》卷一一二胡三省注:“汗”音“ 寒 ”‘。“ 可”音“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