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少帅信任的郭松龄,为何要反奉?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奉系打败直系,马饮长江水,占据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地,一时间风光无限,奉军也达到了巅峰状态,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郭松龄突然在此时反奉,打张作霖一个措手不及。

郭松龄反奉,是东北近代史上一件不为人所注意,却又极大地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事件。因为郭松龄反奉,以致于老张投鼠忌器不得不更加依赖日本人,在取得日本人的帮助后,老张又无法兑现给日本人的承诺,最终引发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日本少壮派炸死老张, 间接使得少帅与国民政府靠拢,引发1931年事变,整个东北沦陷。

然而,在这一切发生之前,郭松龄曾说:东北的事都让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果真如此吗?今天,纵横就给大家讲讲,郭松龄为何要反奉。

关于郭松龄反奉的原因,按照郭松龄公开的说法,他看到东北人民受到穷困,而日本对东北虎视眈眈,假如奉军一直在关内的话,日本一旦发难,东北必然十分危难,郭松龄在给少帅的遗书中也表示,自己反奉是为国为民。基于这一点,在很多历史学者眼中,郭松龄是一个爱国将领。

在郭松龄的很多信件中,都一再表示,自己是一心为公,这些信件极大的蛊惑了后来历史学者,其实假话说了一千遍,不要说后世的史学者,就是郭松龄自己也会相信,然而事实的根本却并非如此。

在郭松龄反奉后,少帅曾经想与郭松龄通过谈判解决,当时郭松龄列出了四条停战条件,第一条山东归岳维竣,第二条直隶归冯玉祥,第三条热河归李景林,第四条郭松龄回奉执政,统掌东北。

从这个停战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前三条说明这次反奉不是郭松龄一个人,而是有着冯玉祥的支持,李景林是奉系将军,郭松龄拿热河给李景林不过是策反李景林之用,李景林在郭松龄反奉事件中所起作用有限。

岳维竣是冯玉祥部下,如果郭松龄反奉成功后,郭松龄虽然可以掌控东北,但是回报最多的其实是老冯,平白无故的直隶和山东,估计老冯做梦都能笑醒。

在此之前,老冯实际已经成为北洋军阀的众矢之的,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老冯发动北京事变,搞垮吴佩孚,引发直系的敌对,本来这是一笔与老张合伙的买卖,在取得北京后,老冯却电召孙文先生北上,***商国事,引发老张不满,因此也对冯玉祥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情况下,冯玉祥通过?夫人外交?,秘密联系奉系少壮派将领郭松龄,企图联合反奉。

由于郭松龄的野心勃勃,所以答应了冯玉祥,这才有了停战条件的最后一条,其实也完全吐露了郭松龄反奉的真实意图,那就是为自己图谋东北的政权。

很多人都看到,奉系迟早是少帅接班,作为少帅最信任的人,郭松龄必将是奉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为何他还要去冒险反奉呢?郭松龄会产生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奉系?士官派?杨宇霆等人的打压。

当时奉系分为新派和老派,而新派内部又有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非留学军校毕业军官),和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军官),在新派取得老派,内部的竞争十分激烈。

由于当时新派为奉系作出的贡献更大,所以,张作霖更看重士官派,而陆大派主要是得益于少帅的支持,实际上当时少帅在奉系内部也未有足够的权威,这才让郭松龄有了?越俎代庖?的想法与冲动。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后的资源分配中,根据东北籍将领何柱国回忆: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去了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安徽,郭松龄则落了空。

郭松龄认为自己在此次直奉战争中功高而未获赏,心中极为不满,在老冯的怂恿之下,反奉最终形成。

这一点,也可以在郭松龄的言辞中找到,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奉军曾派人前去审问郭松龄,在郭松龄的供词中,他说到奉军入关是某些?少数人?想要当督军。郭松龄如此说,自然是反讽杨宇霆、姜登选等人,然而也可以看出郭松龄的心病,其实他也是这少数人之一,然而却没有当督军,因此心有愤恨。

在最后,郭松龄自己总结反奉的原因,:?原因很多,主要就是为杨宇霆一人?。从而将矛头直指杨宇霆。

其实,早在郭松龄反奉之前,在其与少帅的谈话已经吐露出自己对杨宇霆的反感,并且有反奉的思想,郭松龄对少帅说:?东北的事叫老杨这人弄坏了,安徽、江苏之败,断送了三个师的兵力。现在老杨又包围老将,给他去打地盘,这个炮头我不再充当了,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老杨这帮留学生赶走,请少帅来当家?。

只不过少帅没有察觉,由于对郭松龄的过分信任,最终导致这个悲剧事件的发生,张学良在回忆录中仍然说:?我最敬重郭松龄,我前半生的事业完全靠他?。

杨宇霆行事虽然有一些嚣张跋扈,不按常理出牌,却是难得是智囊型人物,如果用其得当,自然是好的,只不过一般人难以驾驭,更别提少帅这样的单纯的人,最后少帅在老虎厅枪杀杨宇霆,不止是杨宇霆的悲哀,也是少帅的悲哀,更是东北的悲哀。

当然,如果要说东北的事是谁弄坏的,是杨宇霆还是郭松龄,还真就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