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的电影总是投资大而票房一般,为何还有人给他投资?

回顾10年来陈凯歌拍过的5部电影,票房成绩的确不算亮眼。2008年的《梅兰芳》1亿元,2010年的《赵氏孤儿》1.8亿元,2012年的《搜索》1.7亿元(唯一票房倒退的一部),2015年的《道士下山》4亿元。最新的这部《妖猫传》,截至目前票房为5.2亿元,是他所有电影中票房成绩最好的一部,可是横向比较一下就显得难以启齿了,在2017年国内票房总排行榜上,《妖猫传》排在第36位。

或许祸根还要追溯到2005年的那部《无极》,它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在那个电影市场还不繁盛的2005年,斩获1.7亿元的票房是极受瞩目的。可是在恶搞文化冒头的时候,原本想要严肃表达的陈凯歌,却因《无极》而被众人调侃、嘲笑,昔日君子气象的大师一夜之间成了小丑,以至于10年来他都活在那番噩梦般的阴影下。

大家之所以觉得陈凯歌是一个有点异类的导演,是因为他作品的票房和口碑,与他如今在中国影坛的顶尖地位不成正比,还有人说,他其实只有一部《霸王别姬》算得上好电影(但也有人质疑这部电影不是他导演的,而是他父亲导演的)。

在我看来,陈凯歌的电影票房不好是正常的,因为他的电影不是拍给普罗大众看的,而是拍给文人,即知识分子看的。他的电影有很强的历史感,并专注于表达人性,人性是他反思历史的出发点,他描述的历史也都是人性化的历史。他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喜欢用一些民族化的风物意象来创造寓言式的场景,这种深邃的意蕴需要有文化素养跟他比肩的人来产生***鸣,否则就会给人一种“很装逼”的感觉。

自己的作品不受大众待见,陈凯歌不是不知道,但是他自认为是一个“超理想主义者”,就像程蝶衣一样,他把拍电影当成一种修行。他希望自己能够诚实地面对电影,这样才能心安理得,所以有人评价他是“城市的梦幻主义者”和“东方最后的诗人”。

那就像你说的,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公司给他投钱拍电影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制片人来帮他拉投资,那就是他的妻子陈红。

陈红说她是最懂陈凯歌的人,“如果你对一个人是非常懂的,而且这个人恰好也非常懂你,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难得的幸福。我和凯歌导演就是这样。”两人能成为娱乐圈里携手走过十几年的模范夫妻,离不开默契的配合,陈红让丈夫的想法得以实施,而陈凯歌就像一个大家长,给她带来安全感。陈凯歌自己也说:“我本人很幸运,因为我太太就是我的制片人,她一直很支持我。”

有不少导演抱怨,中国缺乏专业的职业制片人,而陈凯歌和陈红这种“夫妻店”形式的搭档,开辟出了一种新的思路。陈凯歌如今能在影坛游刃有余,拍自己想拍的电影,而不去考量市场的接受与否,与陈红的付出是离不开的。

另一方面,跟陈凯歌进行合作的公司,也像接力一样,始终会有新的资本注入到他身上。比如北京二十一世纪盛凯影视,就投资了《赵氏孤儿》、《搜索》和《道士下山》,英皇电影投资了《梅兰芳》和《妖猫传》,而新丽传媒投资了他的《道士下山》和《妖猫传》,同时这两部电影还都有外国的资本注入,分别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和日本角川映画株式会社。因为陈凯歌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拉到国际资本也不算什么难事。

之前网上曾经传出《妖猫传》投资10亿元的消息,这样的话目前5亿多元的票房就赔惨了,但是据陈凯歌回应说全部制作费是2.5亿元,因为建那座城并不在他们的花销中,是当地为了拉动旅游而建造的,跟剧组无关。所以《妖猫传》已经算是捞回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