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记住乡愁》怎么写300到400字?

余先生回忆起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时间仿佛就在眼前。他说:“当我写乡愁时,我用了一个孩子的视角,一种接近童话的纯真。我认为,作为一个诗人应该有广泛的同情心。一个好诗人应该一生天真无邪。在这个前提下,所有的隐喻都是可能的。”我对他的话深有感触。在我考上大学想去广州读书的那一年,我在车里,透过朦胧的玻璃窗看着爸爸妈妈追着车跑,眼泪悄悄流了下来。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从未离开过家,今天我终于要离开了。我知道我还能回来,但离家的感觉是如此之深,就像一个沉重的吊坠拽着我的心,无法拯救自己和摆脱那种莫名的悲伤...然而,余先生的思乡之情当然远在我之上。当时,他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台北,离开祖国大陆20年,担心有生之年没有回家的希望。他如此害怕,如此害怕他在有生之年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然而,它是如此的困惑,因为他别无选择!在这样一种无限失望的情绪下,他把相思和亲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上,因为那是他与母亲、新娘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的唯一工具,也是他唯一可以寄托相思之情的地方!这让我想起一首诗,李之仪的《算子》“我住在长江头,而你住在长江尾。我每天都想你,我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喝长江水?我只希望你的心和我的心一样,我不会错过你。”在这首诗中,长江水是唯一连接男女主人公的东西。穿过滚滚长江水,他们找到了寄托彼此爱意的东西。在男女主人公的心中,其实有各种各样的无奈,但他们是如此真诚地感谢这长江水,这是唯一可以让彼此靠近的东西!多么令人心碎,为之惋惜,但同时又不得不跟着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谢和赞美长江水!相思不伤人,伤人的是无处倾诉。读余光中的《乡愁》,有一种心痛和痛彻心扉的痛,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他用一颗童心写出了沧桑的忧郁和孤独。如果你没有离开过家乡,那么你永远不会明白,在灵动的文字背后,其实是一种深沉,一种无法扎根的树叶深处。在我看来,欣赏文字不仅要欣赏它的独创性,还要关注它所带来的感受。余先生的诗乍一看让人赞叹,他选择的“物”是如此的工整和巧妙,但回味良久后,他发现这种巧妙掩盖了如此深刻的孤独和无助。然而,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更孤独无助且“很难表达这种感觉”的人。相比之下,余先生还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相思还能找到可以托付的东西,还有可以思念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