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人物简介

傅莹

傅莹,女,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至今,供职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期间获得文艺学博士学位,被评聘为副教授、教授。

中文名:傅莹

国籍:中国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代表作品:《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生史》

人物经历

1981.9-1985.7,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

1985.7-1988.9,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助教。

1988.9-1991.7,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师从饶_子教授攻读文艺学硕士。

1991.7-1994.7,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助研。

1994年至今,供职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期间获得文艺学博士学位,被评聘为副教授、教授。2007年至2009年获得国家资助的博士后基金,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为比较文艺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等。曾指导大学生课外“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005年指导学生完成“三下乡”项目“内蒙古民俗调研与科学发展观”,该团队被授予“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指导老师被表彰为“优秀指导教师”。2006年获得学校颁发的“多媒体教学”三等奖。

论文及著作

(一)比较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

1、追求及其效应:中西古典文论文艺本质问题之比较

《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1990年第2期

2、光彩泯灭的“鱼目”世界及其悲剧——《红楼梦》贵妇人群像分析

《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

3、陈映真畅谈台湾文学

《当代文坛报》1991年第1期

4、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召开年会及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南学报》1991年第1期

5、《红楼梦》的文本结构及其美学观念

《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6、都市里的人生:读林中英的散文集《人生大笑能几回》

《华文文学》1995年第2期

7、深识鉴奥,启发后学:饶_子教授海外华文研究评介

《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2期

8、论黄孟文散文的“理性化”倾向

《暨南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3期

9、在文学本体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二十世纪中国典型理论影响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2期

10、中国现代文学基本理论的发轫及检讨

《文艺报》2001年4月3日

11、外来文论的译介及其对中国文论的影响:从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译本谈起

《暨南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

12、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范式的演变

《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13、第五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博士点建设会议评述

《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14、论文艺存在研究的知识框架及其文艺人类学选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二)文化产业与管理

15、华语电影命名的通约性

《文艺研究》2011年第2期

16、当下中国电影“戏仿”美学之思:由周星驰的电影说开去

《当代电影》2005年第4期

17、激情所关注与生命所坚持的——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访谈录

《文艺研究》2007年第8期

18、侠义精神的影像再现

《文艺研究》2006年第2期

19、性别身份——论关锦鹏的另类镜像

《当代电影》2006年第4期

20、论文化产业命题的语义指令及其误区

收录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与和谐文化建设》赵维绥、王文章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12月

21、Parody——“戏仿”的精彩

《电影文学》2005年第4期

22、徐小明谈香港武侠影视文化

《电影双周刊》(香港)2006年第1期

23、论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的积极拉动

《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4、影像的教育力量

《广东教育》2005年第7期

25、影像观赏在文学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收录于《多重视域中的文艺学》2005年7月暨南大学出版社

(三)著作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生史个人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版

多重视域中的文艺学主编之一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主持的项目

主持“中国当代视听文本的文艺文化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批准号2005-2008)。

主持“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教材体系研究”项目(1999-2000,暨南大学第三批教改课题)。

主持“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项目(国务院侨办,批准号JYQ0606,2006-2008年)

参加“深圳“十一五”规划文化产业项目”横向课题。

参加“世界华语电影诗学”(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文学概论文化研究导论美学比较文学

研究生课程:西方文论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