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意外贬值 新一轮汇率大战谁是赢家
人民币汇率继续小幅贬值,从周线图上看,已经是连续第五周小幅贬值了,这种走势近年来罕见。截至12月8日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CNY)下跌0.15%,报6.4179,创2011年来最低收盘水平。离岸人民币也跌逾百点,跌幅0.19%,报6.4861。自8月11日人民币一次性贬值2%后,全球媒体为之惊呼。那么。美国是如何操作汇率这一国际战略的最有力的武器呢?我在最新出版的《郎咸平说:你的投资机会在哪里》一书中针对1971年至今的三次汇率大战给予了全面的分析。
我们看看从2014 年到现在,主要国际货币相对美元的贬值幅度,我们反倒是最坚挺的,只贬值了5.5%,还有很大的贬值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大家不要从简单的进出口数据看汇率,因为汇率从来不是由简单的经济数据决定的,它是最直接的政治!
举例,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美国让我们贬值,我们没有听,坚持汇率稳定,帮助东南亚国家度过危机。2003 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美国又逼迫我们升值。理由是中国向美国出口大量廉价商品,抢走了美国的就业机会,致使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威胁称若人民币不升值30% ~ 40%,将通过立法征收中国进口商品27.5% 的关税。最终人民币升值了。因此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汇率是美国手中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配合它自己的国际战略的。
从1973 年3 月开始编撰以来,美元指数就是反映美元汇率的晴雨表。下图中可以看出,从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经过了两轮完整波动,现在是第三轮,美元指数正在冲高的过程中。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一条简单的线,每一个周期的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掠夺。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分析这三轮汇率大战是如何操作的。
第一轮汇率大战(1971—1999 年),打击拉美能源出口型国家
第一步(1971—1979 年),美元贬值27%,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美元利率保持低水平。
从1971 年8 月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到1979 年底,美元指数贬值了27%。大宗商品如石油、贵金属、基础原材料等价格飞涨。以石油为例,1970 年原油1.8 美元一桶,1974 年每桶10 美元,1979 年每桶20 美元,1980 年每桶突破30 美元。这个时期,拉美以出口原材料为主的经济一片辉煌,以墨西哥为例,1970 年代墨西哥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5%。
同时,美元利率保持低水平。1970 年初美元利率只有4%,1979 年达到11.2%。不要以为11.2% 的利率很高,1970 年美国通胀率最高达13.5%,同期美国国债利率为11%,这意味着即使购买债券每年也会损失2.5%。正是由于美元的低利率,以墨西哥为首的拉美国家大举借入美元,墨西哥在这一时期债务总额增长近20 倍。
第二步(1979—1985 年),美元升值54%,利率大幅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元回流。
1979 年底,美元指数从95 点一路上升,到1985 年的146 点,上升54%。1979 年,保罗·沃尔克任美联储主席以来,不断提高利率,1981年6 月,联邦基准利率调升到21.5%。一年后的1982 年7 月,美国通货膨胀率从13% 下降到4%。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原油价格从原来的30 多美元一桶一路跌到1986 年的10 美元一桶。同时美元大规模回流,原因是美股回报节节攀升。道琼斯指数从1979 年底的850 点一路上升到1985年底的1500 点,1987 年达到2000 点。
美元回流、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给拉美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墨西哥首先爆发危机。1982 年8 月12 日,墨西哥因外汇储备不足,无法偿还到期的268.3 亿美元的公***外债,宣布无限期关闭汇兑市场。墨西哥之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纷纷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外债,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金融业的拉美债务危机。1982 年底,整个拉美地区的外债余额超过3000 亿美元,其中阿根廷就占930 亿美元。1983 年,阿根廷需要将货物和劳务出口的54% 专用于支付外债利息;巴西需要40% ;墨西哥需要35% ;智利和秘鲁大约各需要33%。拉美陷入了著名的“失去的十年”。
第三步(1985 —1999 年),开出私有化药方,美元重新开始贬值。
1985 年10 月,以解决拉美债务危机为由,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在韩国汉城召开的IMF 和世界银行第40 届年会上提出了“贝克计划”。该计划要求,拉美国家必须私有化能源、铁路、航空、通信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同时将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私有化,实行彻底的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1990 年,美国政府、IMF 和世界银行联手,利用贷款的附加条件落实了这一措施,强制拉美国家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
拉美国家大规模的私有化自此开始。1988 年,卡洛斯·萨利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后首先掀起私有化浪潮,新政府拍卖酒店、航空、钢铁、制糖等国企。1990—1999 年,整个拉美500 强企业中,外资企业由1990年的149 家增加到1999 年的230 家。
我们以阿根廷为例。在1989 年改革前,阿根廷政府掌握着电信、石油、银行等主要大企业。十年后,阿根廷政府几乎卖光了战略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包括开采油气资源、通信、电力、公用事业以及核电站,甚至还有港口、码头、飞机场、火车站。国家掌握的仅剩下国家银行、造币局和电视台等少数企业。在1989—1999 年间,阿根廷 10 家最大企业中,有 7 家是跨国公司控股;全国 100 家大企业中,以阿资为主的企业仅剩 7 家。2000 年,跨国公司已控制阿根廷出口总额的 90.4% 和进口总额的 63.3%。1999 年阿根廷最大的国有企业——石油矿藏局 98.02% 的股份被卖给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后,阿根廷90% 的燃料供应掌握在 4家外国公司手里。
在私有化进程期间,拉美社会危机一再恶化。比如很多国家供水基础设施私有化后,水价连续20 年上涨,超过一半的居民消费不起日用水。
第二轮汇率大战(1986—2001 年),打击资本进口型国家
第一步(1986—1996 年),美元贬值27%,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美元利率稳定在4% 左右。
从1986 年开始,美元进入贬值周期,美元指数从1986 年初的120 一路下跌到1996年底的88,下跌了27%。1984年6月30日,泰国宣布实行“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其中美元份额占了80% 以上,日元11% ~ 13%,其他货币不超过10%。显然,泰铢对美元汇率基本固定,维持在1 美元兑换25 泰铢左右的水平。由于美元贬值,泰铢实际有效汇率大幅下降,提高了泰国的出口竞争力,推动了泰国经济发展。在此期间,泰国GDP 以每年超过8% 的速度增长,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亚洲奇迹。1986—1994 年,泰国制造业出口年增长30%,制造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由36% 上升到81%,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从22% 增加到29%。同时,房地产泡沫开始出现,1993—1996 年,泰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近400%。
因为这一时期美国正在收割拉美的胜利果实,同时打击能源出口国苏联,所以这段时期大宗商品没有大幅涨价,国际原油价格基本稳定在每桶20 美元之下。
第二步(1996—1998 年),美元升值20%,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美元利率维持在3% 左右。
从1996 年开始,美元开始进入升值周期。美元指数从1996 年1 月的86 点一路上升到1997 年7 月的95 点,涨幅10.5%。泰铢汇率也紧跟美元不断走强,出口竞争力随之削弱。1996 年,泰国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4% 下降到3%。出口下降导致泰国逆差迅速扩大,贸易赤字达到162 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超过8% 的警戒线。当时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为3%。为了弥补大量的贸易赤字,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求,泰国借入大量外国资本,而且大量流入了泰国的房地产、股票市场。1996 年泰国借入外债达930 亿美元,和1992 年比翻了一番,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 年3 月,索罗斯等金融大鳄断定泰国不能继续维持原来的汇率,于是发起第一轮猛攻。1997 年7 月2 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7月11 日,菲律宾宣布放弃固定汇率,8 月14 日,印尼宣布实行浮动汇率。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爆发。与此同时美元继续升值,1998 年8 月达到104 点,比1996 年1 月上涨了20%。金融危机在东南亚更大范围全面爆发,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土崩瓦解。
第三步(1998 —2001 年),开出私有化药方,收割胜利果实。
危机发生后,东南亚诸国向IMF 求助。IMF 开出的条件很简单,要贷款可以,必须同意三个条件:削减政府开支,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私有化国企。其中最后一条私有化国企,让东南亚国家的命脉产业,包括金融、石油、电力、矿产、电信等统统私有化,国家的经济控制权掌握在了以美国公司为首的跨国公司手中。例如,金融危机后的1998 年,印尼12 个主要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包括电信、采矿、水泥等支柱行业国企。金融危机后的20 个月内,西方跨国公司在东南亚进行了186 起并购,这是50 年来东南亚最大规模的资产转移,东南亚国家经济腾飞的成果完全被西方跨国公司窃取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东南亚金融危机本来完全可以避免。1997 年7 月,金融风暴首先从泰国开始,8 月7 日,IMF 在东京召开了会议,会议决定每个主要亚洲国家政府都出10 亿美元,最后凑了170 多亿美元贷给了泰国政府。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了,那么IMF 做得还算挺好,可问题是这170 多亿美元是附带条件的,而且这个条件是致命的。美国要求泰国如果接受这笔借款,就必须公开中央银行的表外负债。美国这么神通广大,会不知道泰国有多少负债吗?结果泰国只好公布自己的表外负债为234 亿美元。于是所有投资者都明白泰国已经没钱了,即使把这170多亿借给它也是不够的。你是投资者你会做什么呢?当然是首先把自己的钱提出来,避免更大的损失,于是泰国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并快速蔓延到东南亚其他国家。
当时日本提供了泰国海外借款的54%,提供了印尼海外借款的39%,提供了马来西亚海外借款的36%。贷款规模决定了一旦发生危机,日本银行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日本最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日本政府必须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它提出不要条件,直接援助,并提议成立一个1000 亿美元的亚洲担保基金。1000 亿美元救泰国绰绰有余,但是美国财政部和IMF 严厉反对这个计划,用尽各种手段阻挠这个提案的实施。日本最终因对抗不了美国而不得不放弃,挽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后一丝机会被美国熄灭。说到底,只有爆发危机才能在东南亚推销“经济改革”的三把火,才能趁火打劫。
第三轮汇率大战(2001—),同时打击能源出口型、资本进口型国家
第一步(2001—2014 年),美元贬值36%,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美元利率下跌。
从2001 年开始美联储连续13 次降息,创下了1981 年以来“最为猛烈的降息轮回”。美元指数从2001 年底的110 点开始回落,一路下跌到2008 年金融危机前的70 点,36% 的降幅可谓史无前例,带来的后果大家都知道。美元利率可以忽略不计,基本是0.3% 左右,2008 年之后又降到0.25%。2001 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0.61 万亿美元,2008 年是2.26 万亿美元,经过几轮量化宽松,2014 年底已经达到4.5 万亿美元。这就完成了向全球撒美元的步骤。
随之而来的是能源价格一路飙升,以原油为例,2003 年初破30 美元每桶,2004 年9 月连破40 美元、50 美元每桶,2005 年6 月 60 美元每桶、8 月70 美元每桶,2007 年90 美元每桶,2008 年7 月14 日达最高点147.27 美元每桶。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巴西、智利、秘鲁、哥伦比亚、沙特等十个主要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国直接受益。
由于美元的廉价,各新兴经济体开始大规模借入外债来发展经济。据IMF 统计,在2008 年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的非金融类企业的海外发债规模出现了急剧飙升。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测算,2014—2018 年,所有新兴国家需要展期的企业债务将达到1.68 万亿美元。如印度的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的比例从2009 年的23% 上升至2013 年的30%,超过25% 的国际警戒线。如果美元进入升值通道,新兴经济体债券展期成本将显著上升,债务风险将扩大。
第二步(2014—2015 年),美元升值20%,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下一步如果开启加息,美元利率将进入快速上升渠道。
2014 年10 月,美国停止量化宽松,进入升值周期。2014 年1 月1日至2015 年8 月31 日,美元指数上涨19.7%。加上美国股市好转,19个最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净流出总量达到9402 亿美元,是2008—2009 年金融危机时的两倍。摩根士丹利用“麻烦十国”来形容十个因此面临最大风险的经济体货币:南非兰特、巴西雷亚尔、泰铢、新加坡元、新台币、智利比索、哥伦比亚比索、俄罗斯卢布、韩元、秘鲁索尔。
与此同时,大宗商品指数下跌43.7%。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创16 年新低,这将对“原料十国”带来严重打击。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正陷入自20 世纪30 年代以来的最长衰退期,仅2014 年一年,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就贬值了35%。拉美地区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陷入恶性通胀,基本生活用品短缺,经济正在崩溃。投资者几乎确定委内瑞拉会对其美元债务违约。哥伦比亚因为石油和煤炭价格下跌而问题重重,在2014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的12 个月内,哥伦比亚比索兑美元汇率贬值了36%。
第三步,收割胜利果实。美国不会把同一个战略用两次,但是很可能会大举收购危机地区的廉价资产,美国的企业已经准备好了,就看美联储什么时候出手。
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有4.5 万亿美元负债,同时美国股市不断高涨,上市公司手中现金非常充沛,2014 年仅仅回购股票和红利派发就超过1 万亿美元。穆迪的统计显示,截至2015 年5 月,美国前50 大企业持有1 万亿美元的现金,全部上市企业持有1.73 万亿美元现金。这些钱64% 都存放在海外,约1.1 万亿美元。更关键的是,有了高股价,在需要收购的时候也很容易就能拿到更多的现金。因此现在的美国企业已经磨刀霍霍,只等美联储加息以后其他国家的危机到来。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