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传阅读答案附翻译,王懿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1.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祖宏仕石季龙,父苗仕苻坚,皆至二千石。

 仲德少沈审有某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度水,仲德随后得济,与睿相及。度河至滑台,复为翟辽所留,使为将帅。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弃辽奔泰山。辽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元德①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德曰:“玄情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会义军克建邺,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于马上抱方回,与仲德相对号恸。追赠元德给事中,封安复县侯,以仲德为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度河,虎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强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

 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子坛,每祭必祠之。

 (选自《南史·王懿传》,有删节)

 注:①元德:王睿,字元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德被重创走        被:遭受。

 B.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乘:趁着。

 C.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 诛:斥责。

 D.以在河北所遇也 遇:遇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仲德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因度水,仲德随后得济 ②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 ③学通阴阳,精解声律 ④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 ⑤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 ⑥若便舍舟,士卒必散

 A.②⑤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德年轻时就很慎重并且有谋略,侍奉母亲很是恭敬,学识上精通阴阳学,并深通声律。

 B.仲德十七岁时与王睿发起义兵,与慕容垂协同作战,王懿身负重伤,被困泽中,幸得童子、白狼相助,才得以脱险。

 C.仲德反对武帝迁都洛阳的想法,认为军队在外多年,士兵思乡,认为应该以建邺为都城。

 D.仲德随到彦之作战,在敌军丢弃了河南,司、兖三州平定的情况下却面带忧容,认为必中对方圈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

 (2)玄情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

 阅读答案:

 1. 答案:C

 解析:诛:诛杀,处死。

 2. 答案:B

 解析:①指脱险有白狼相助;③学识渊博;⑤非仲德所为。

 3. 答案:B

 解析:“与慕容垂协同作战”错,“慕容垂”是作战对象。

 4.(1)参考答案:仲德吃完想要走,但下了一场暴雨,不知道通向渡口的路在哪里。

 解析:暴雨,用作动词,下了一场暴雨;津径,通向渡口的路。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颖士风节(容斋随笔)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高帽(俞樾)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魏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五代史·李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九(选节)阅读答案附翻译 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