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死
灭秦后自立“西楚霸王”的项羽,在垓下突围后本有机会逃出包围,但他为什么选择乌江自刎?以至于死后被汉军将士争抢蹂躏,撕分五段未留全尸?
项羽自刎
他本是可以不死的。
项王垓下军营别过虞姬,带八百余人突围而出,被灌婴五千人马围困一路冲杀到乌江岸边,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
乌江亭长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有一千里,有几十万民众,也足够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项王本想渡江,但回身顾望,随从的士兵只余十几人,凄然一笑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拒渡乌江
项羽断然拒绝渡江逃生。
他将自己的坐骑送给了乌江亭长,和属下下马步行,与追兵短刃肉搏。一个人杀掉汉军几百人,身受重伤。
他回头看见故交——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后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毕,自刎而死。
项王的头被王翳拿下,项王的躯体被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由于争抢尸体互相残杀,死几十人。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段肢体。
一代旷世英豪死无全尸。
魂碎乌江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项羽骁勇善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如果渡得乌江,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为什么他没有选择渡江以图后计而是因愧对江东父老选择自刎?
这就是项羽的性格造成的。
骁勇项羽
1.项羽出生贵族,心高气傲。他年少时以学“万人敌”为理想,但又生性粗略,不求精进,兵书不肯“竟学”。项羽二十四岁起兵,只用了三年,就灭秦封王,前无古人,故持功自傲,当被困乌江不能正确面对失败,还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上天”。
2、项羽是个个人英雄主义者。他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军队中的统领的地位和作用。当被追兵追至大沼泽地时,他不是想着指挥将士脱险求生,而是”愿为诸君快战“图个痛快,杀百余人,逞匹夫之勇。
3、项羽目光短浅,儿女情长。当年西屠咸阳,有人劝说项羽留在关中称王,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明项羽缺少战略眼光,只贪恋眼前的风光气派;在垓下被围,还想着骏马、虞姬,悲唱”虞兮虞兮奈若何“,儿女私情,悲悲切切。
反观刘邦:
一统江山的刘邦
1.刘邦出生平民,年少时游走市井,精通事故懂得屈伸有度;
2.刘邦擅长用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奈之如何”,该怎么办呢?他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决策者;
3.刘邦做为政治家的胸怀和决绝也是项羽无法企及的,刘邦”好酒及色“但打下关中却还于霸上,对咸阳分毫未动,其志在天下;而同样身处绝境时,项羽想的是战马和虞姬,儿女情长,而刘邦败走沛县时嫌马车负重,竟三次将亲生儿女推下马车,其心之坚,坚不可摧。
项羽是个英雄却不具备政治家的素质,这是他失败的个人原因,也是他选择自刎的性格根源。可谓成也英雄败也英雄。
自古成败论英雄,而项羽是个特例,李清照曾有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项羽的勇猛和悲情注定了他的英雄本色,只可惜,英雄末路魂断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