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部电影剪的?

黑布街极端观众林老师最近多次问我有没有看过《祭旗》?最后我忍不住纠正他:“那部片子叫《立碑》,不叫《祭旗》。

绑桩和祭旗的意义相差甚远。虽然两者可能都是仪式,但“绑桩”是上位的,而“献旗”是为了更大的意义而牺牲的。但没想到,有一天晚上我在旺角朗豪坊的剧院看《搭讪》的子夜演出,有一群“吵闹”的MK小混混作陪,我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小混混从搭讪变成插旗的故事。

《壮志凌云》直接让我想起了《成为第一人》,导演是李蕙敏,编剧是南燕。还讲述了几个男生加入黑社会的故事。当时很震撼,因为它出现在黑帮片最流行的时代。在一部美化黑社会的电影中,它强调加入黑社会是多么“理所应当”。你认为最忠诚的“大哥”或“爷爷”是什么?

年轻危险的电影很难原创,不知道“扎志”还想炒什么。想写年轻人和危险人物的友谊?《古惑仔》系列拍的太多了。是想拍黑社会组织来一窥究竟,还是想做一场内斗?杜琪峰的黑社会很难超越,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后黑社会时代,这也是我在扎志身上看到一点野心的地方,但是我想就此打住。

很多港产电影都以“后黑社会”为主题开了个头,但都不敢谈。简单地说,这是关于社会的转变。在黑社会有识之士的带领下,古天乐的吉米·蔡是一名“黑社会”的经济系大学生。可惜续集《和为贵》不敢直接写转型,而是去了一个更大的话题,这是一个比喻。

扎枝的阿婷(陈伟霆1)也是大学生。他和好友阿香(曾国祥饰)、阿连(徐伟栋饰)并肩作战,成为俱乐部主力。最终,阿婷一边挣扎着做“博物馆管理员”,一边和城里的有钱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做着老板不方便做的事情。本片虽然走不出黑社会电影仇杀故事的框框,但片中阿婷主动将社团的“生意”转化为正当生意,实际上得到了香港富豪的支持,值得玩味。

全片最精彩的一幕,是阿婷他们在波特兰街仰望朗廷广场的感觉。原来著名的香港花街都可以变成高档商场了,年轻危险的人还留在血战地盘?整个事实太out了!就像姚()在剧中的水果栏里过着退休生活一样——但是整部电影中最漂亮的角色。从1998《野兽刑警》到油麻地的水果栏,谭耀文也经历了银幕上年轻危险人物的心思。相对来说经验不足的陈伟霆出场有限,八个编剧也写不出阿婷的心理变化。真的很难相信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黑社会大哥。

黑社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城市的快速现代化,“地盘”的概念被瓦解,这让黑社会成为了一个过时的产物。所有的企业都是大财团。黑社会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向小企业勒索保护费,公司合同已经取代了义字。黑社会必须与时俱进,成为“法制社会”才能生存。

影片中,阿婷由有钱有势的哥哥提出,要将会所生意“正规化”、“合法化”,指的是有钱人找黑社会处理的生意,与地产生意中的“收楼”、“收地”分不开。如果对比一下近年来香港一些地产公司的收楼手法,就明白这部片子的影射了。其实“田_地产”这个名字已经说到了嘴边,可惜导演还是太过谨慎,不敢再进一步。

暂时没有香港电影敢碰“后黑社会”题材,因为那些“黑市”公司转型后可能是娱乐公司,也可能是扰乱传媒业务,而“扎志”敢于暗示扰乱“收楼”的公司,却不敢正视现在香港一些商人的背景。也许我不想太接近现实世界...无意中想讽刺一下,原来是你的投资人。

在朗廷广场剧院看《扎枝》,感触更深。有红地毯和舒适的座椅,是人们安静看电影的地方。不再是过去龙蛇混杂的砵兰街文华剧场。故意露出纹身的大男人拖着女伴示威只是第二名。我认为香港政府把砵兰街开发成朗豪坊,消灭黄色产业的“希望工程”,是别有用心的。波特兰街解体后,黄色产业也被拆分。在过去,波特兰街的老建筑里有许多浪漫的地方。临近凌晨,性工作者在街上走来走去,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吸引了一大群站在街上看热闹的男人。那些有兴趣光顾的人可以跟着性工作者到目的地,这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方便。当时有杂志形容波特兰街是“观鸟平台”。

“扎之”说得好,但我不敢染指。故事只回到江湖恩怨的层面,最后的转折——“爷爷的阴谋”没有伏笔,所以恐怕还得问陈惠敏,社团的内幕是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