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之九从众心理实验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进行了一项著名的从众心理学实验。实验证明从众心理,即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而从众行为,一般指群体成员的跟从群体的倾向行为。即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会促使他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
阿希选择了七名男大学生作为被试,他们被安排在一个房间内,并围坐在一张会议桌的旁边。阿希告诉他们,这是一个视觉判断的实验。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只是判断卡片上某些线段的长度。其实,这七个参加实验的被试中只有一个是真正的被试,而其他六个人则是实验人员伪装的。
阿希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 X,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 A、B、C。X 的长度明显地与 A、B、C 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 X 线与 A、B、C 三条线中哪一条线等长。实验者指明的顺序总是把真实被试者安排在最后。第一至第六次测试大家没有区别,第六至第十二次前六名被试按事先要求故意说错,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的正确率为 63.2%,而没有受到其他人影响,单独完成测验的被试的正确率为 99%。其中有 75%的人,在 18 次实验中至少有一次是从众的,也就是说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而和众人一样坚持错误的答案。甚至有 5%的人从头到尾都是“随大流”,一错到底。只有 25%的人自始至终坚持了自己的判断,即正确的答案。
实验结束后,阿希对那 25%的坚持己见的被试者作出了分析,并对他们没有选择从众的原因作出了总结:
阿希对从众的被试也作了访谈,归纳出从众的情况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