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平的教育经历

在徐悲鸿先生的4个子女中,徐庆平教授是惟一继承父业的。1946年徐庆平先生出生时,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为他特意镌刻了一枚印章,准备徐庆平将来长大以后,绘画时使用。不过,按照徐庆平父亲徐悲鸿先生的意愿,他认为学美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并不想让他的孩子学习绘画。当徐庆平一出生时,悲鸿先生仍然持这一观点,并对妻子廖静文女士说:“对这个孩子溺爱一点,学理也好,学文也好,不要学习美术。”然而,徐庆平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 大概是徐庆平生下来时,就从父亲那里接受了绘画的细胞,使他自幼就喜欢绘画。那时还不会拿笔的他,就喜欢围绕着父亲的画桌转悠。3岁时,徐庆平就跟着父亲学绘画,而且特别喜欢画马。

1958年,12岁的徐庆平刚刚在念初中时,他画的马就获得国际少年奖。“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徐庆平正好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这场“革命”终结了他的学业,他被下放到一个非常穷的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又住在这个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这家人连自己都没有房子住,哪有房子给徐庆平住?无奈之际,徐庆平只好住在马棚里,天天与马为伴。

在这里,徐庆平生活确实非常艰苦,干的活又很重,傍晚收工回来后,浑身几乎一点劲也没有。不过,当徐庆平一看到马棚中的马时,劲就来了,也不觉得累,借此机会徐庆平多方面全方位既细致又系统地观察了马的生活习性,懂得了马的感情,熟悉了马的喜怒哀乐时的各种表现及神态,为他重新创作马的形象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这里,徐庆平画了马的许多速写。这一时期的徐庆平几乎成了一个“马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