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励志故事

关于史铁生的励志故事。

史铁生是生命的奇迹。在他漫长的轮椅生涯中,他已成为文学的巅峰。他的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伤害万千人的温暖,使人在一瞬间触摸永恒,在一个粒子中进入遥远的世界,却在艰难和痛苦中在内心慷慨地微笑。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史铁生的励志故事,仅供大家参考。让我们来看看。

对苏轼、史铁生和许多其他作家来说,正是他们所经历的灾难铸就了他们超然的精神。也正是在这种精神哲学的指导下,他们的文章才能褪去浮华,震撼读者的心灵。正如史铁生获得2002年中国文学传媒奖优秀成就奖时的颁奖词所说:“他的写作与他的生活完全同构。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破碎的身体说出了最健全、最饱满的思想。他经历的是生活的苦难,但他表达的是存在的清晰和快乐。相反,他睿智的话语照亮了我们日益黑暗的内心...当大多数作家放弃直面消费主义时代人类的基本处境时,史铁生活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仍然奋力追求人类的价值和荣耀,仍然坚定地向荒凉的生存领域进军,坚决地与未知作斗争。这种勇气和坚持深深地唤醒了我们。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很暴躁。看着严阵,我会突然打碎面前的玻璃;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把手头的东西往四周的墙上猛砸。我妈悄悄躲了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我的动静。当一切又恢复平静时,她悄悄地进来了,眼睛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但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帮助的花死了。“不,我不去!”我狠狠揍了这两条可恶的腿一顿,喊道:“我的生命还有什么力量!”“我的母亲扑向我,抓住我的手,忍住眼泪说:“让我们一起生活,让我们好好生活……”但我从来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个阶段。后来姐姐告诉我,她的肝经常疼,整夜睡不着。

——史铁生《秋天的思念》

史铁生在21岁时瘫痪。正如文章中所写的那样,他心情糟糕透了,非常绝望。

与邰丽华和姜馨田相比,史铁生健康生活了20年,这是一种幸福。但与此同时,残疾对史铁生的打击如此突然。与邰丽华等人不同的是,他们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变成了残疾人,他们有一段时间来慢慢接受这一点。在年少轻狂的年纪,突然遭受如此重大的打击,宛如从天堂坠入地狱,无数的梦想,无尽的抱负,全都付诸东流,那种痛苦和绝望可想而知。

在史铁生瘫痪之初,总有人劝他“乐观一点,看看生活有多精彩”等等。但是,这种话很难激励史铁生。史铁生心里说:“我开玩笑的。你说得轻松,而且你也没生病。”尤其是当他的双腿刚刚瘫痪时,生活对史铁生几乎已经失去了任何吸引力。他想:“如果我不能站起来再跑,即使我能慢慢地走,我也不想再活了。”

当时医生告诉史铁生,如果他的病是肿瘤,可能还有救。否则,他将不得不做好一辈子坐轮椅的准备。因此,史铁生整天用眼睛在病房的天花板上写两个字,一个是肿瘤的“瘤”,一个是“死”。史铁生用这种方式祈祷,希望把这两个字写上千遍,也许会实现,无论是肿瘤还是死亡。后来,在确认他的病不是肿瘤后,他只写了一个字:“死”。

史铁生病根倒在18岁。当时,他在陕西省延川县插队,曾经在山上放牛,并遭受了暴雨和冰雹。发高烧后,他出现了腰腿疼痛的症状。在21岁那年,史铁生因为腿部疾病住进了医院。那天是他的生日,他再也没有站起来。这一事件似乎再次证明了生命的脆弱。仅仅淋了一次雨,我就无缘无故瘫痪了双腿,让一个鲜活年轻的生命濒临枯萎和死亡。

然而,生命总是在脆弱的同时显示出它的韧性。就像生长在地球高纬度地区的地衣一样,它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仍然可以生存。虽然它的生长速度慢得惊人,几百年也长不到一平方厘米,但它确实存在,它生存的目的不是死亡,这是最基本的生命特征。

人类的生活也是如此。余华写了两部著名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在《许三观卖血记》中,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许三观从年轻到年老历尽艰辛;每当家庭发生变化时,他都会卖血挽救危机,甚至差点为此丧命。一次次卖血后,唯一的补偿就是去饭店吃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在《活着》中,年轻的地主傅贵失去了家庭,中年时失去了母亲、孩子、妻子和女婿,最后,甚至他唯一的孙子也去世了,只留下旧财富供阳光下的老牛纪念。无论是许三观还是傅贵,他们都没有明确的生存目标,只是因为生活的惯性而活着。无论是屈辱还是风光,无论是甜蜜还是酸楚,生命都在悄悄的活着。生活不一定要承受苦难,但生活确实有足够的韧性承受苦难。“人类的灾难无论落在谁身上,只要不死,每个人都要承受,每个人都可以承受。”

对于史铁生来说,虽然在瘫痪之初,死亡对他来说是如此诱人,但即使每天早上醒来时,他也很沮丧,因为他还活着。然而,他还活着。瘫痪后的头几年,史铁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路,突然什么都找不到了。正如他在文章中所写的那样,他易怒而易怒。为了逃离现实世界,正常人上班时,他总是摇着轮椅去当时人烟稀少的地坛公园。从丹到暮,春秋往返,在此园中消耗。他去过地坛的每棵树下。无论什么季节、天气和时间,他都呆在这个花园里。有时我过一会儿就回家了,有时我会一直呆到月光洒满大地。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史铁生的孤独和沮丧。然而,无论他生活得多么艰难和痛苦,生命总是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死亡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推迟。

幸运的是,在痛苦之中,仍然有亲人和朋友的爱支持着他。他母亲临终前要他“好好活着”的请求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因为儿子的残疾,史铁生母亲的一生遭受了无数的折磨。史铁生瘫痪时,母亲已经不年轻了。为了史铁生的腿,她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目前无法治愈他的病情。母亲的全部心思还在给他治病上,到处找医生求医问药,花了很多钱。

每次,她都虔诚地抱着希望,但最终,希望的次数总是和失望的次数一样多。

最后,我妈终于绝望了。因此,每次史铁生想离开家时,他的母亲都默默地帮他坐上轮椅,看着他拐出小路。每次她都站在门前,默默地看着儿子走远。有一次,他记起了什么,然后回来了。他看到母亲仍然站在原地,仍然一动不动地站着,好像在看儿子的轮椅在哪里晃动,他一时没有对儿子的归来做出反应。日复一日,她用轮椅送儿子出去,站在阳光下和寒风中。后来,她突然去世了,她因为儿子的痛苦而无法生活。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希望她的儿子能有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但她不能帮助他走向这条道路。她很心疼,终于忍不住了。她匆忙离开儿子时只有49岁。

史铁生在一篇题为《相思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一个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为什么上帝早早地把我的母亲叫了回来?良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这样的回答:‘她的心太苦了,上帝见她受不了了,就把她叫了回来。’我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到风穿过树林。史铁生说,正是这种爱推迟了他的死亡。

无论如何,既然我活着,我就不能不进入其他事物。就像小河里的水慢慢变满了一样,你不可避免地会随波逐流,漂进一条大河,周围的景色会突然变得清晰,你的心情也会随之改变。终于有一天,当史铁生再次想到死亡时,他对自己说:“算了,再试一次吧,何必放弃你以前的所有努力呢?”为什么我要输给你?“这时,他已经开始对死亡有了幽默的态度。

激发史铁生灵感的是卓别林的一部电影《城市之光》。电影中的女主角试图自杀,但卓别林救了她。女人说:“你为什么救我?你有什么权利不让我死?”而卓别林的回答让史铁生终生难忘。他说:“急什么?难道我们迟早都得死吗?”这句话让史铁生的心怦怦直跳:是啊,难道我们迟早都得死吗?死亡是你不必担心的事情。这是一件无论多晚都不能错过的事情。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先看看有没有解决办法呢?

因此,当左右茫茫,无路可寻时,史铁生想到了写作,想到了用笔代替双腿继续人生之路:“写作,在我的希望中,只是怀疑者的怀疑,搜索者的搜索。”...写作只是为灵魂寻一条路,在汪洋中寻一叶扁舟。”

当时,友谊医院的一位老医生对他说:“你这辈子可能不会有这样的闲暇时间。你为什么不利用这段时间读点书,整理一下思绪呢?”史铁生说,这让他受益终生。他什么书都没读好,很多世界名著等都是双腿残疾后读的。他每天坐着轮椅去地坛,不是看书就是思考。作家邵燕华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不禁感慨:“史铁生的杂文也让我对阅读产生了拷问。我很惭愧地说,他书中提到的许多外国思想家和作家我都不知道。”

1974年,史铁生在北新桥街道工厂找了一份临时工作谋生。在这里工作既没有免费医疗也没有任何劳动保险。他的工作是在古董家具上画风景、花鸟,有时还画鸡蛋,比如满勤每月工资30元。然而,为了看书和尝试写作,他只工作半天,一月只能拿到15元。这一做就是七年。然而,第二年,史铁生就患上了严重的肾病。这一次,医生只给他留下了受损的左肾。由于身体原因,他不得不辞去街道工厂的临时工作,呆在家里专心写作。

在1979,由于下肢瘫痪和肾功能严重受损,我们不得不撒尿。然后,由于肌肉萎缩,血液循环受阻,加上每天长时间坐着的压力,褥疮发作,前景是败血症。前列腺引起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止写作并整天卧床休息...冬天,他失去知觉的腿受不了寒冷,如果冻住了,可能会坏死;夏天全身的热只能从上半身排出,额头的痱子就没停过...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1980年,他的小说《我们的角落》被田壮壮改编成电视剧,在当时的影视圈引起了轩然大波。从65438到0983,他的长篇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获得了今年的青年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4年,作品《奶奶的星星》获作家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小说《人生如弦》还被改编成电影《边走边唱》,由陈凯歌精心执导,引起强烈反响。

苦难似乎继续考验着史铁生生命的韧性。从65438到0998,双下肢截瘫的史铁生从慢性肾损伤变成了尿毒症。此后,史铁生只能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透析患者需要手术将肾脏的动脉和静脉带到表面。在透析过程中需要轮流针刺三个穴位。9年来,1000多次针灸使史铁生的脉肿成蚯蚓状。体内的有毒血液从凸起的动脉流出,通过透析器过滤掉毒素,然后通过凸起的静脉回到体内。每周三次,在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过程中,全身的血液被过滤数十次——这就是史铁生的日常生活。

史铁生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

如果双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效,这个故障不小,预计机长会出来。请留下一些遗言。躺在透析室的床上,看着鲜红的血液进入透析器,从我的身体出来,又回到我的身体。当时,我似乎听到了飞机在天空中挣扎的声音。

史铁生的一生

1951年,65438+10月4日出生于北京。我从小就和祖母住在一起。

1967,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毕业。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展,他主动请缨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1969,4月因腰腿病回京治疗,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他担任饲养员,喂牛。

1971年9月,史铁生的背痛加剧,他回到北京治疗。

1972,65438+10月5日,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半。当治疗结束时,我的轮椅生涯开始了。

1974,在街道工厂工作。

1981年,因肾病回家休养。写完后。

从65438到0998,他被诊断出尿毒症,需要每隔一天进行透析以维持生命。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承担。

2010,12,31凌晨3时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没有举行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了医学研究。2月31,65438日早上6点,他的肝脏移植给了天津的一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