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树有毒?
在两个世纪前,爪哇有个酋长用涂有一种树的乳汁的针,刺扎“犯人”的胸部作实验,不一会儿,“犯人”窒息而死,从此这种树闻名全世界。我国给这种树取名“见血封喉”,形容它毒性的猛烈。这种树体含白色乳汁,汁液有剧毒,能使人心脏停跳眼睛失明。它的毒性远远超过有剧毒的巴豆和苦杏仁等,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树木。
不过,人们最初认识这种植物,是在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之后。
1895年,英国殖民军入侵波罗州(今加里曼丹岛),凭借先进的火器,迫使土著人退入丛林中,当英国人向丛林中追击时,却遭到了箭矢的袭击。英国人根本就没把这种用芦苇削成的箭放在眼里,它细细薄薄,几乎没有什么杀伤力,射在身上,充其量就是划破点皮肤而已。英国人勇气百倍地呐喊着,继续向前冲去。
哪里知道,冲不多远,那些中过箭的士兵却陆续倒了下去,在地上抽搐起来,不久,就口吐白沫停止了呼吸。这使英国人大为恐慌,赶忙退出丛林,逃了回去。
后来,英国人才知道,在波罗洲生长着一种中加布树的桑科植物。这种树的树皮,枝条一旦破裂,就会流出剧毒的白色乳汁,人、兽如果不小心眼中滴进乳汁,两眼顿时失明;皮肤破了,沾上了乳汁,会使血液凝固,心脏停止跳动。当地土著居民常用这种树汁涂在箭矢上,用于捕杀猛兽。这次他们用来对付英国人的,正是这种致命的毒箭。
像这类能制毒箭的箭毒木,我国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等热带丛林中也可见了到,叫做“见血封喉”。相传在西双版纳,最早发现箭毒木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这位傣族猎人在一次狩猎时被一只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而狗熊也跟着爬上树来。猎人折断一枝权刺向狗熊的嘴里。奇迹发生了,狗熊立即倒毙。从那以后,西双版纳的傣族猎人在狩猎前,常把箭毒木的汁液涂在箭头上,制成毒箭来对抗猛兽的侵害,凡被猎入射中的野兽,只能走上三五步就会倒毙。每逢人们提到箭毒木时,往往是“谈树色变”,把它称为“死亡之树”。
箭毒木是一种桑科植物。傣语叫“戈贡”,学名为Antiaris tocicaria,是一种落叶乔木,树干粗壮高大,树皮很厚,既能开花,也会结果;果子是肉质的,成熟时呈紫红色。
箭毒木的杆、枝、叶子等都含有剧毒的白浆。用这种毒浆(特别是以几种毒药掺合)涂在箭头上,箭头一旦射中野兽,野兽很快就会因鲜血凝固而倒毙。如果不小心将此液溅进眼里,可以使眼睛顿时失明,甚至这种树在燃烧时,烟气入眼里,也会引起失明。
当地民谚云:“七上八下九不活”,意为被毒箭射中的野兽,在逃窜时若是走上坡路,最多只能跑上七步;走下坡路最多只能跑八步,跑第九步时就要毙命。人身上若是破皮出血,沾上箭毒木的汁液后,也会很快死亡。用毒箭射死的野兽,不管是老虎、豹子,还是其他野兽,它的肉是不能吃的,否则,人也会中毒而死去。因此,西双版纳的各少数民族,平时狩猎一般是不用毒箭的。见血封喉的毒液成份是见血封喉甙,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输出量作用,在医药学上有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有意思的是,由于见血封喉的树皮厚而富含纤维,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还用它来做“毯子”。因为见血封喉虽有剧毒,但其树皮厚,纤维多,且纤维柔软而富弹性,是做褥垫的上等材料。西双版纳的各族群众把它伐倒浸入水中,除去毒液后,剥下它的树皮捶松、晒干,用来做床上的褥垫,舒适又耐用,睡上几十年也还具有很好的弹性。如果将纤维撕开后进一步加工,还能织成布,傣族妇女可用它来制作美丽的筒裙。
箭毒木是稀有树种,分布在云南和广东广西等少数地区,在东南亚和印度也有,是我国的热带雨林的主要树种之一。随着森林不断受到破坏,植株也逐年减少。
除了箭毒木外,还有一些树也很毒。美洲巴拿马运河两岸,有一种叫“希波马耶·曼西奈拉”的树,它的含毒量也不低。连从它枝叶上跌落下来的雨滴掉在人的皮肤上,也会引起皮肤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