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框架结构抗震等级怎么确定吗? 20分
能。住宅楼属丙类设防类别,六层框架结构不会超过24米高,属四级抗震等级。见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
地下室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建筑抗震等级的说法是不够正确的,应该是结构抗震等级。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按照结构型式、房屋高度、设防烈度来划分。楼主提供条件不足,无法划分。钢筋锚固与搭接不能确定抗震修正系数!
请问这个如何确定抗震等级
砌体结构,没有抗震等级之分。设防烈度8度,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里要求二层及以上的房屋应设不同的构造柱、圈梁等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一层的砖砌房屋没有要求。你可以自己设置地圈梁、屋顶圈梁、四个大攻构造柱以保证更加稳妥。
建筑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建筑抗震等级的说法是不够正确的,应该是结构抗震等级。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按照结构型式、房屋高度、设防烈度来划分。楼主提供条件不足,无法划分。钢筋锚固与搭接不能确定抗震修正系数!
如何看抗震等级?
图纸上说是四级就是四级。该工程属于四级,那一二三级的情况就不用考虑了
框架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是根据规范要求确定的。
确定一个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需要参考两本结构规范: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先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9页)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甲类,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3.1.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以上是规范条文,简言之,抗震设防等级是按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所在地区决定的。
抗震等级如何区分
查阅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把混凝土结构抗震分为一、二、三、四***4个不同的等级。6、7、8、9等是设防烈度,一、二、三、四级是抗震等级,可以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来确定抗震等级!
某建筑的抗震等级由结构形式、高度、重要等级、设防烈度等确定的抗震等级是施工的依据,有设计明确。
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是两个概念,图纸总说明上应该注明抗震等级的。一二级锚固长度比三四级多,与烈度递增等级是相反的.
图集上说的抗震等级是指建筑物所在区域,结构形式,荷载大小,等一系列因素而确定的。
抗震烈度指的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我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房屋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结构的抗震等级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依据结构类型、结构的重要性程度、抗震设防要求和场地条件见不同的建筑物划分为四个抗震等级。对框剪结构,在基本振型下若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裙房和主楼相连时,裙房的抗震等级除按裙房本身确定外还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这里主楼的抗震等级宜理解为主楼框架的抗震等级和主楼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即裙房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不宜低于主楼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裙房框架的抗震等级不宜低于主楼框架的抗震等级。当裙房为框架,而主楼为剪力墙时,裙房框架的抗震等级不宜低于主楼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主楼、裙房不分开时,主楼采用剪力墙,裙房采用框架。裙房顶上一层以上部分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可按原高度的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但裙房范围内的主楼的抗震等级,应考虑裙房的影响。即根据裙房的面积的大小综合考虑主楼的结构形式和主楼的抗震等级。当裙房面积较小时应采用以下两种结构形式进行包络设计:1、不考虑裙房的抗侧作用,所有的剪力由主楼的剪力墙承担;2、按框剪设计。此时主楼的抗震等级按原高度的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而裙房框架按裙房高度确定抗震等级。当裙房的面积较大时,主楼按原高度的框架剪力墙确定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与主楼“相关范围内”的裙房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即裙房框架按高度为原高度的框架剪力墙确定狂建的抗震等级。裙房框架的抗震等级还不应低于按裙房高度确定的框架的抗震等级。这里的相关范围内指的是两个标准跨不小于15m的范围。裙房偏置时,整个裙房都是相关范围。当裙房面积较大时应适当的设置剪力墙,以控制结构的扭转,同时避免裙房由框架结构确定抗震等级,提高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的区别是什么?怎么定义的?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可查《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有表格划分。抗震设防烈度就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具体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可查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